本次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基本上是由感染科、急诊科、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主导新冠重症患者的治疗。麻醉医生空有一身抢救治疗危重患者的本领,却无法上场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大多数人眼中,麻醉医生的定位就是在手术室内做进行麻醉工作的医生,哪怕有高超的医术也只是“临危受命”去抢救危重手术患者。
在很多麻醉医生自己的眼中,麻醉医生自身也有种种尴尬之处:
①麻醉医生接触的大多是手术中的患者,没有在病房和门诊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缺乏医嘱处理和病历书写等基础技能;
②麻醉医生大多缺少查房机制,缺少与病房内护理团队沟通合作管理病人的能力;
③麻醉医生大多接触急救药物和麻醉药物,对危重患者全身性疾病的其它类型药物不熟悉;
④麻醉医生大多接触急救技能和麻醉操作相关技能,对于ECMO、无创呼吸通气、肝肾功能替代治疗和心脏辅助治疗等操作不熟悉。于是,在疫情之初,很多麻醉医生在抗疫治疗之中也只不过是从事与普通住院医生一样的工作,顶多是在时刻准备着出现危重患者抢救时的“临危受命”罢了。
新冠疫情的进展也牵动着许许多多麻醉界同仁的心。许多麻醉界专家通过仔细分析新冠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之后发现,“缺氧”是新冠危重患者的主要症状,但是“气管插管”却没有被列入当时的新冠治疗指南的常规治疗之中。各个学科的各种先进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都没办法有效地降低新冠危重患者的病死率。但是,任何一位麻醉医生都知道,对于缺氧的病人最有效的治疗就是“插管吸痰”。于是,通过麻醉界专家的“主动请缨”,由麻醉医生组成的“插管小队”成立,对所有的新冠危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支持治疗,大幅降低了新冠危重患者的病死率。
“插管小队”的事迹告诉我们,“临危受命”不如“主动请缨”,毕竟我们的知识和能力足以减轻千千万万人的痛苦和挽救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为什么要埋没自己的一身本领呢?
麻醉学科的“主动请缨”需要逐步进行,主动让广大患者和医务同道都了解麻醉医生的本领。
第一需要加强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和麻醉会诊,建议形成高年资主治及教授级别的麻醉大查房机制。高年资麻醉医生带领住院麻醉医生到病房去对术前和术后病人进行麻醉大查房,一方面可以让手术病人和家属都认识和了解麻醉医生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病情,提高麻醉工作和术后镇痛的质量。虽然在麻醉大查房的过程中可能引起部分外科的意见,但是只要我们尽量不干涉外科的治疗方案,尽量为患者手术进程和预后考虑,必定会得到更多手术科室和手术患者的欢迎。
第二,需要加强麻醉门诊和麻醉AICU的建设,增强麻醉医生医嘱处理和医护沟通的能力,为今后成为围术期医生的过渡而积累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需要加强手术室外麻醉,包括无痛胃肠镜、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无痛皮肤激光治疗、无痛拔牙、无痛微整形、小儿门诊检查镇静、小儿病房治疗操作镇静等。麻醉医生主动从手术室内走出去,不仅可以让更多学科的患者和医务人员了解麻醉工作,还可以满足舒适化医疗的需求和增加麻醉医生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