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听神经瘤怎么治疗最好?如何保听力、不面瘫?

2021-01-07   parpar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听神经瘤手术如何极大程度切除且能不面瘫、听力保留?

持续了三四个月的耳鸣,张先生实在感觉实在是让他困苦不堪,后经头颅核磁检查,结果为“右侧桥小脑角占位”,后取活检进一步确诊听神经瘤。肿瘤分级:Koos分级3级。

良性肿瘤也有致命危险

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为良性肿瘤。另外国内外的神经外科专家都表示,虽然听神经瘤是良性的,但很危险,必须尽快切除。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听神经、面神经交界处,而且贴近脑干,不处理的话,肿瘤会慢慢长大,很容易挤压面神经、听神经和脑干,引起耳聋、面瘫甚至顽固性高血压、偏瘫昏迷等后果。像张先生的听神经瘤2cm,还不是很大,如果长到3cm以上,可能就会出现耳聋、面瘫等了,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听神经瘤手术切除难点重重

手术切除仍然是肿瘤根除的优选治疗方法。对于较大的肿瘤,肿瘤通常严重压迫脑干组织,手术风险巨大,术后轻则面瘫、听力丧失,重则偏瘫、昏迷甚至死亡。由于肿瘤体积巨大,且与面听神经粘连极其紧密,术后发生面瘫及听力丧失的几率极大。

面瘫的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导致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传统听神经瘤手术主要是以切除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为准则,但往往以牺牲听力和面神经功能为代价而进行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手术设备突飞猛进的进步,听神经瘤手术的成功衡量标准已变成了“尽可能全切”、“不面瘫”、“保留听力”三要素并存。这些都对神经外科医生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一台完美的无损伤听神经瘤全切手术

考虑到国外神经外科技术起步较早,技术成熟,设备先进,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听力损失以及面瘫等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张先生考虑出国寻求世界前沿的治疗方法,遂通过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联系到德国巴特朗菲教授。

张先生手术情况总结

▪ 左侧图示(红色)患者术前核磁:右侧桥脑小脑角区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 T2WI高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后病变呈明显强化,同侧桥脑小脑角池扩大,内听道扩大,四脑室轻微受压。

▪ 右侧图示(蓝色)患者术后核磁:术后肿瘤切除干净,做到了100%全切,核磁未见占位性病变。与术前对比明显可见肿瘤完整切除,最大限度减少复发可能。

▪ 患者术前情况:右耳耳鸣3个多月,听力下降,头昏头痛加重。面肌抽搐、舌头、牙龈和脸有麻木感觉,无法正常生活。

▪ 患者术后情况:术后1周出院,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分级1级。面神经完美保留,没有面瘫,听力保留。术后9个月随访,恢复很好,能够正常生活。(着重加粗强调)

▪ 手术总结:听神经瘤切除手术规模较大的挑战是保证90%以上切除率的同时,既不损伤听神经、听力,也不损伤面神经,不会发生面瘫。以上肿瘤全切术由巴特朗菲教授操作,术后听力保留较好,且无面瘫。

听神经瘤手术体位至关重要

恰当的手术体位不仅可以预防压力相关性损伤,还能巧妙利用重力牵引,扩大手术通道,缓解术者的疲劳。目前国际上,听神经瘤有两大主流的手术体位。

1、侧卧位:在美国和日本比较常用,在国内,侧卧位手术更是占绝对优势(95%以上)。侧卧位的优势在于摆放简单,对麻醉团队、对硬件设施的要求比较低。

2、半坐位:目前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比较常见且具有相对优势,术中颅压低,出血少,相对而言,更容易完成肿瘤全切及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的目标。这种手术体位也被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尤其推崇。但半坐位手术因为有静脉气栓等风险,对麻醉团队、手术团队、硬件设施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听神经瘤,神经瘤,侧卧位,听力,面瘫,脑干
  • 国际数据
  • 国内数据
更新于 更多数据 >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 确诊

  • 疑似

  • 治愈

  • 死亡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