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58讲之1:《实施办法》概述
誉方医管创始人兼首席顾问:秦永方
2020年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国卫财务发〔2020〕30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学习解读《实施办法》,与同道分享交流探讨。
之1:《实施办法》概述
制定《实施办法》目的
《实施办法》明确,为规范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规范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提高资金使用和资源利用效率。
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不高、预算编制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亟需围绕医院发展战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覆盖人、财、物全部资源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收支运行,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和资源利用效率。
《实施办法》主要内容
《实施办法》共十三章四十五条,主要内容包括:
(一)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适用范围、基本概念及基本原则。《实施办法》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其他部门举办的公立医院参照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医院对所有经济活动实行全面管理,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包含两方面:一是业务主管部门对医院预算和财务实行全面管理,医院作为预算单位,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范围;二是医院内部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充分运用预算手段开展医院内部各类经济资源的分配、使用、控制和考核等各项管理活动。具体包括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筹资投资、业务等预算。医院要坚持战略性、全面性、约束性、绩效性、适应性五项原则,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约束,规范经济运行,提高资金使用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提出全面预算管理要突出“四全、两强化”。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要以战略发展规划为导向,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的预算管理,覆盖人、财、物全部资源,贯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各个环节。强化预算硬约束,强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依据外部政策环境和医院经济活动变化,及时调整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机制、流程、办法和标准。
(三)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与职责。强调医院应当建立由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和预算科室组成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确保医院所有部门、所有科室均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一是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任主任,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工作的院领导任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委员;二是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下设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全面预算管理日常工作;三是明确预算归口管理部门的范围和主要职责;四是明确预算科室的范围和主要职能。
(四)明确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医院全面预算包括的两部分内容,一是按照部门预决算管理规定统一编制的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编制中期规划、年度部门预算和年度部门决算;二是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关于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编制财务预决算,财务预算应当包括业务预算、收入费用预算、筹资投资预算及预算报告等内容,财务决算应当包括收入费用决算、筹资投资决算、财务运行决算及年度决算报告等内容。
(五)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工作环节。明确了预算编制、审核、批复、执行、调整、年度决算等各环节工作任务和要求。一是医院要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层层组织做好预算编制工作;二是预算审核要将收支总量和结构变化,人员经费、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重点支出以及筹资投资、结余资金使用等情况,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作为重点内容;三是要求医院严格执行经批复的预算,完善各项预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遵守预算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和各项审批程序,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四是强调年度预算一经批复,不得随意调整;五是提出医院应当按照要求组织开展年度决算工作,编制部门决算和财务决算。
(六)明确全面预算管理要加强分析。强调医院应当建立分析制度,编制年度预算分析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预算报告应当包括:预算编制分析、预算执行分析、预算结果评价。财务报告应当包括:财政保障水平分析、医疗费用控制分析、盈余分析、收入费用结构分析、成本管理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运营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工作效率分析等。其他情况说明应当包括:会计核算分析、内部控制分析、绩效考核分析、其他分析等。
(七)明确全面预算管理要强化预算绩效考核。提出医院应当建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围绕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完善各环节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制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采用合理方法考核预算执行结果、成本控制目标实现和业务工作效率等情况,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内部业务综合考核、资源配置、年度评比、内部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
(八)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公开内容。一是强调医院应当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对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调整、决算、分析、考核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医院管理和运行效率。二是明确医院应当建立全面预算信息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医院管理实际,确定信息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度、方式和程序,年度终了医院应当以审计后的财务决算为基础,重点公开医院收支、门急诊次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住院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等信息,并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强化内部监督,提高医院预算透明度。
(九)明确了实施时间。该文件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来源:卫健委财务司《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解读(http://www.nhc.gov.cn/caiwusi/s7786k/202101/44f65808ca48424aa01f7dca2308bd76.shtml)
制定《实施办法》背景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要求公立医院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提出,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财务收支、预算决算、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等必须纳入医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和信息公开机制,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公立医院作为预算单位,所有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要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逐步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
2010年,《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规定,强调“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
2012年,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指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2015年,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财社〔2015〕263号)强调,以加强财务和预算管理为抓手,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公立医院收支运行,强化预算约束,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益。
2015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预算管理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15〕85号)指出,加强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绩效考核,利用国有资产年度决算报告、资产专项报告、财务会计报告、资产统计信息、资产管理信息化数据库等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指标及标准,科学考核和评价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效益。
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财务司《关于加快推进三级公立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意见》(国卫财务发〔2017〕31号)明确总会计师全面预算管理职责,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有效地使用资金;
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出,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赋予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更多的管理自主权,围绕部门和单位职责、行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
2019年1月1日,医院开始执行《政府会计制度》, 在预算体系建设、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考核等方面对公立医院预算管理行为产生影响。将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纳入医院整体的活动当中,并要求对预算所得到的最终结果进行考核。
2020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四十条 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坚持公益性质,所有收支均纳入预算管理,按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合理设置并控制规模。第八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职责,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状况和健康指标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投入机制,将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按照规定主要用于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和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运行发展。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