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成疫情扩散“载体”,坐在哪感染风险最低?最新研究来了
2021-01-06
学术头条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自 2019 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经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后,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任何结束的迹象。尤其是入冬以来,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国外疫情持续暴发,国内疫情也呈现出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传播态势,已有多地成为中高风险地区, 出租车、网约车也成为了新冠病毒传播的“载体”。
近日,一位花小猪网约车司机确诊为阳性,在国内疫情零星散发和局部性传播的状况下,不禁引起人们对于乘坐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焦虑——乘坐出租车是否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为什么政府提倡要在出租车内戴口罩?近期可以拼车或搭乘出租车、网约车吗?坐在车内哪个位置才能降低出租车内病毒交叉传播的风险?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高风险地区,当人们乘坐出租车时,由于对陌生人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可能都会本能地打开车窗。那么, 开窗是否会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打开靠近的窗户会更好地保护自己吗?
研究人员之所以选择气溶胶颗粒作为分析对象,是由于气溶胶是一种微小颗粒,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停留,也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封闭空间里的传播。
研究人员分别设计了汽车在车窗全部打开、全部关闭、部分打开等不同情况,并分析了车内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的流动和不同位置的浓度。
研究发现,打开窗户,会增加车内每小时的换气次数(ACH),有助于降低气溶胶的整体浓度。但研究人员表示,ACH 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不同的开窗组合会在车内产生不同的气流,可以增加或减少对剩余气溶胶的暴露程度。
由于空气流过汽车外部的方式,导致后窗附近的气压往往高于前窗的压力。因此,空气往往从后窗进入车内,从前窗排出。 在所有车窗都打开的情况下,就会在车厢两侧形成两个或多或少的独立气流,坐在对角线上的司机和乘客之间传递的粒子就会非常少。
由于车内的平均气流是从后向前流动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的风险比乘客略高。
研究表明,在车内建立一个主导的交叉通风流(如打开所有车窗),对于最大限度降低汽车乘员之间潜在的感染性粒子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车窗打开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也很重要。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布朗大学工程教授 Kenny Breuer 说:“当与乘员相对的窗户打开时,你会得到一股气流,它从司机身后进入汽车,扫过乘客身后的机舱,然后从乘客侧的前窗出去。这种模式有助于减少驾驶员和乘客之间的交叉污染。”
研究人员也强调,这种风险没有办法完全被消除。打开车窗调整车内气流并不能代替乘员戴口罩,该研究结果仅限于可能含有病原体的残留气溶胶的潜在暴露,还没有模拟较大的呼吸道飞沫或实际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Breuer 说:“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个真正观察汽车内部微气流的研究,此前的一些研究主要是研究外部污染物进入汽车的程度,或者香烟烟雾在车内停留的时间长短。 这是第一次有人详细研究汽车内的气流模式。 ”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7/1/eabe0166.full#aff-1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2/201205143458.htm
疫情,载体,风险,扩散,感染,汽车,车窗,气流,传播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