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7岁。尘肺,呼吸衰竭

2021
01/06

+
分享
评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A-
A+
#一句话2021年愿望#  
 
 

畅快呼吸

 

自由生活!

 

呀,两句话了!




湖北最年轻
肺移植患者出院


2021.1.5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胸外科接受双肺移植手术后

1993年出生,今年才27岁

的患者竹安(化名)

各项生命体征优良

移植肺已正常发挥功能

于1月5日上午,康复出院

 

“尘肺”多年

27岁生命苦寻生机

 

27岁的竹安从事石材加工多年,4年前他因胸闷气喘在当地诊断为“尘肺”,被给予间断吸氧支持治疗。今年以来,他胸闷加剧,稍一活动就气促不已,已经发展到无法脱离氧气,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2020年4月8日,武汉刚刚解封,被窒息感折磨得难以忍受的竹安,迫不及待从家乡赶到武汉求医。

“4月20日,我慕名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林慧庆教授专家门诊求医,不巧的是,她正在为湖北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患者实施肺移植手术。”遗憾没有见到医生本人的竹安,在林慧庆手术间隙,和她进行了视频通话,表达了对自由呼吸的强烈向往。

经过检查,竹安被确诊为肺部不可逆纤维化,肺移植是这个年轻的生命延续下去的唯一手段。通过肺移植评估后,他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加入“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等待名单。 

“移”走肺霾

终能自由呼吸

 

去年1219日凌晨,好消息终于从北京传来,一例脑死亡患者捐献的肺源与竹安匹配成功。胸外科王博医生搭乘最早一班武汉-北京的航班,将珍贵的爱心肺源顺利带回武汉。

与此同时,一场由医院医疗部组织,胸外科主任耿庆、重症医学I科主任詹丽英、麻醉科吴洋副教授和胸外科移植团队参与的MDT团队迅速成立,为本次肺移植制定万全之策。

当天下午,在麻醉科吴洋副主任医师团队的保驾护航下,胸外科副主任林慧庆教授团队进行了双肺移植手术。考虑到长期肺纤维化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和心肺功能不稳定,为确保手术安全和平稳过渡,林慧庆教授决定在ECMO辅助下实施手术;重症医学I科李光副教授ECMO团队迅速在手术室对受者进行了VV-ECMO插管和转流,随后在ECMO的支持下,先后成功移植了左肺和右肺。

顺利完成手术后,竹安在熊娟护士长与护士胡晓晴组织的术后快速康复系统下,仅1天时间就拔除了ECMO,48小时后完全撤离呼吸机。术后第3天,为恢复他的自主咳痰能力,尽早支持其肺复张,重症医学I科李光副教授为他吸痰清理气道,有效降低了后期肺部感染几率。

林慧庆介绍,术后第6天,竹安即可间断脱氧,进行行走训练;复查胸部CT显示,他的双肺已恢复良好,氧合指数居于正常水平。但由于术前消耗较大,营养不足,身高一米七、体重仅44公斤的竹安BMI指数只有15,闯过术后感染关后,竹安的后期康复还有一段路要走。

“我很幸运,遇到的医生都是历经过战疫考验,尤其是他们携手完成了湖北省第一例新冠肺炎终末期肺移植手术,他们的专业和爱心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有移植需求应尽早评估


  

林慧庆介绍,尘肺导致的肺纤维化,是肺移植的重要适应症。但像竹安这种异常年轻的尘肺病人极为罕见。

“这应该与他从事石材加工时,完全不注意防护高度相关。手术中我们摘除下来他原先的肺,已经硬邦邦像石头一样,解剖切面全是乳白色微小的石头颗粒。”

每年我国约30万人在移植等待的名单中,但仅1万多人能获得器官移植的机会(供需比例为1:30)。由于等待供体的时间无法确定,有肺移植意愿的病人,需尽早到医院就诊评估身体状况,尽早进入“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等待名单。如任由疾病进展罹患肺动脉高压之后,移植机会就非常渺茫了。

根据国家肺移植质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肺移植术后快速康复领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排名全国前列,平均术后12天即可出院。

该科还设有专门针对贫困患者的“盛帆基金”。竹安在入院期间经过申请,耿庆主任代表科室给予他3万元“盛帆基金”手术费用资助,进一步降低了他的个人医疗费用。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呼吸衰竭,胸外科,尘肺,移植,手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