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化名)是一个15岁妙龄女子,豆蔻年华却丝毫感受不到青春期的活力和快乐….因为,每个月她都要感受一段炼狱般的煎熬,宛如受刑一样痛苦。自打她有了生理期开始,每次大姨妈来的几天,Grace都会感到万分的悲伤,恼怒和沮丧……
母亲带着她四处求医,医生告诉她,要最终解决她的问题,只有一个手段:切除子宫。????????????
让无数女性痛不欲生的经前期综合征,除了切除子宫,真没别的办法了?
大姨妈
>>>奇遇记<<<
关于经前期情绪障碍的由来,早在DSM-IV的分类中就介绍了经前期烦躁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的诊断标准,但是当时学界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其是否为独立的疾病,所以只是被收录在附录之中。经过20多年的研究,鉴于其诊断的稳定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抗抑郁药和某些激素对PMDD有较好疗效等原因,DSM-5终于正式收入PMDD,将其视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经前期烦躁不安
>>>前瞻性治疗<<<
问题一
经前期烦躁障碍的症状特征
问题二
经前期烦躁障碍的诊断
问题三
经前期烦躁不安的前瞻性治疗
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经前期烦躁障碍
>>>前瞻性治疗<<<
症状
特征
经前期烦躁障碍的症状特征
1、情绪不稳(突然的情绪波动、悲伤或流泪,对拒绝敏感)。
2、易激惹、易怒或与人冲突增加(可出现冲动、破坏行为)。
3、抑郁、无望或自卑。
4、焦虑、紧张或心烦。
5、对日常活动的兴趣下降(工作、学校、朋友、爱好)。
6、感到难以集中注意力。
7、疲乏困倦或缺乏精力。
8、食欲改变,贪食或嘴馋。
9、睡眠过多或失眠。
10、感到快要崩溃或失控。
11、躯体症状,乳房胀疼、关节肌肉 疼,身体肿胀感或体重增加。
诊断
经前期烦躁障碍的诊断
1、在之前一年大多数月经周期中都发生了以上症状中的5种(前4种中至少有一种)。症状发生在月经开始(出血那天)的前一周,在月经开始后数天感觉变好,在月经停止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2、症状严重到显著影响个体的功能(家庭、人际关系、社交、学习、或工作),同时导致显著的痛苦。
3、需要进行至少两个月经周期的前瞻性每日症状评定才能确诊。
4、这种障碍不仅仅是其他障碍症状的加重,例如双相障碍、重性抑郁障碍、惊恐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或某种人格障碍。
5、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避孕药或其他治疗)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前瞻性
经前期烦躁不安的前瞻性治疗
经SciLifeLab研究人员Erika Comasco和乌普萨拉大学IngerSundström-Poromaa教授证明,经孕激素受体调节剂治疗后,经前烦躁不安的精神症状得到改善。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对该精神问题及其治疗基础的潜在分子机制的观点。
选择性孕激素受体调节剂,同时抑制大脑中的孕激素受体。这是开发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的相对较新的一类药物。在这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和于默奥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证明了选择性孕激素受体调节剂作为治疗PMDD的功效。
根据现在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研究,孕激素受体调节剂主要减轻了PMDD的精神症状,例如烦躁和抑郁。接受治疗的妇女中有一半(50%)完全好转,而接受安慰剂的妇女的相应比例则仅为21%。
妇女和儿童健康部及妇女心理健康中心的Inger Sundström-Poromaa教授说:“使用孕激素受体调节剂治疗的副作用轻微,并且耐受性良好,因此对该产品的持续开发有望使它成为PMDD患者的治疗选择。”
展望未来,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孕酮受体调节剂会如何影响PMDD妇女的大脑。通过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对这些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的大脑进行神经成像,研究人员旨在定义可以解释PMDD症状缓解的结构和功能性大脑相关特征。
研究人员说,研究结果可能将是增进我们对PMDD背后机制的理解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目前,PMDD的一线治疗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尽管这些药物非常有效,但它们并不适合所有女性,因此其他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也很有价值。此外,希望有一种能更具体地解决这种精神疾病的潜在机制的治疗方法。
内容合作方
Uppsala University提供
参考文献
1. Erika Comasco, Helena Kopp Kallner, Marie Bixo, Angelica L. Hirschberg, Sara Nyback, Haro de Grauw, C. Neill Epperson, Inger Sundström-Poromaa. Ulipristal Acetate for Treatment of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A Proof-of-Concep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0; appi.ajp.2020.2 DOI: 10.1176/appi.ajp.2020.20030286
整理/HunTerC
编辑/芷葳
排版/正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