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接受原位肝移植(OLT)患者术后早期ARF的发生率,分析OLT术后发生ARF患者早期的病死率,并评估OLT术后ARF发生的预测因素,旨在为今后防止OLT术后ARF提供思路,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回顾性调查三家临床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5年6月—2013年6月完成OLT手术的患者。排除术中死亡和年龄小于14岁的患者。共纳入1 669例患者,ASA分级Ⅲ、Ⅳ级。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RF,将患者分为肾衰组(84例)和非肾衰组(1 585例)。
1.2 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术前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乙肝、丙肝、肝癌、酒精性肝硬化、腹水、肺部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昏迷和上消化道出血);记录患者术中情况,是否合并大出血、是否应用肾上腺素和血液制品;记录手术时间,尿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是否有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肺部感染、ARF、二次开腹止血及死亡。
1.3 围手术期管理
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各系统检查结果,包括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术中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常规检查动态血压、CVP、ECG等。根据血压、心率等情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根据出血情况、Hb、凝血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血液制品输注。所有患者术毕均送至ICU。
2 结 果
2.1 人口学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1 669例患者,其中27例患者为行二次OLT手术。术后早期发生ARF的患者84例(5.0%)。其中10例(11.9%)患者需要血液透析、42例(50.0%)患者需要血液滤过。
2.2 临床资料分析
肾衰组患者背驮式OLT、亲体OLT、其他类型OLT的比例高于非肾衰组(P<0.05),经典非转流OLT的比例低于非肾衰组(P<0.05)。肾衰组患者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肝昏迷、肝癌、乙肝、酒精性肝硬化的比例高于非肾衰组(P<0.05),两组合并丙肝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组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出血量、手术时间较非肾衰组多(P<0.05),术中尿量较肾衰组少(P<0.05)。肾衰组术后血液滤过、血液透析、二次开腹止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非肾衰组(P<0.05)。肾衰组病死率高于非肾衰组(P<0.05)。见表1、表2。
2.3 术后ARF作为因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术前合并肝癌、乙肝、酒精性肝硬化、手术方式、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肝昏迷、术中红细胞输注、血浆输注、尿量、出血量、术后二次开腹止血、术后肺部感染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术后二次开腹止血、术后肺部感染为OLT术后ARF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其他因素被剔除。
2.4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应用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预测效能,以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ROC曲线分析(图1)。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14、手术时间长的AUC为0.55、术中出血量的AUC为0.698、术后二次开腹止血的AUC为0.589、术后肺部感染的AUC为0.788。
3 讨 论
在这个多中心的OLT病例回顾里,我们使用了来自3个临床中心OLT数据库,纳入了1 669例患者,其中病死率为3%,并报告了2.4%的术后ARF发生率,且肾衰组病死率较非肾衰组明显增加。在本研究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岁,其中男性1 364例,占比81.6%,而女性308例,占比18.4%。Klaus等的研究中OLT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岁,男性占69%,在接受OLT的患者中,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很高,其中需要肾替代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更高。Baganate等的研究中发现OLT术后90 d病死率为5%,1年病死率为10%。术后7 d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出血,而术后半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本研究数据收集时间点为出院前,并未观察术后几个月的病死率,因此3%的病死率结果可能低于许多研究中几个月报道的病死率。从结果还可看出,男性占OLT比例远高于女性,且主要为中年人群。
在本研究中,术前50.2%的患者合并肝癌,4.2%的患者合并酒精性肝硬化,74.2%的患者合并乙肝,6.1%的患者合并丙肝。肾衰组患者合并肝癌、乙肝和酒精性肝硬化的频率均明显高于非肾衰组。这些数据反映了终末期慢性肝脏疾病患者中,合并不同诊断的OLT患者结局也明显不同,且合并肝癌和乙肝频率很高。以往的文献中肝细胞癌OLT是早期肿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占全球大多数医疗中心所有OLT手术的20%~40%。OLT作为治疗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也不可忽视术后并发症的存在。如在乙肝患者OLT术后,患者预后较差,且病死率高。
在本研究中,肾衰组患者术后需要肾替代治疗的患者明显较非肾衰组多。对于危重症患者,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约4%患者需要肾替代治疗,此类患者的住院病死率高达60%。
在本研究中,5%的患者发生了OLT术后ARF。其中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手术时间长、术后二次开腹止血、术后肺部感染是OLT后ARF的危险因素。Biancofiore等的研究表示腹内压≥25 mmHg是OLT患者ARF的重要危险因素。Smoter等发现术中及移植后24 h血清Cr>9 mg/L和高剂量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术前无肾疾病患者OLT围手术期ARF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有研究表明OLT术后急性肾损伤是术后慢性肾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OLT后立即发生ARF患者的肾功能长期不能完全恢复到基线水平。Nair等的研究报道,OLT患者OLT术前67%患者无肾功能不全,22%为轻度肾功能不全,8%为中度肾功能不全,3%为重度肾功能不全,且ARF是30 d病死率和2年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血清Cr清除率<40 ml/min与患者生存率显著相关。
本研究受回顾性研究的限制,患者一些资料未纳入,如患者术后3个月、半年及一年的并发症、生存率情况等。但本研究的优势为多中心,且1 669例患者的大样本,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本研究分析了OLT术后ARF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肾衰组和非肾衰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的差异,并统计与OLT术后ARF相关的危险因素。
OLT术后ARF发生率不低,且明显增加死亡风险。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术后二次开腹止血、术后肺部感染是OLT术后AR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OLT尤其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积极预防术后ARF的发生。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