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魔幻年,有太多事情发生,各种悲欢离合,各种唏嘘感慨。
当你以为魔幻年终将逝去,准备喘口气、休息一下,迎接不可能再那么魔幻的2021年时,它却在最后一天又暴发了,给全体中国人一次high上天的集体体验,让全体中国人见证一次终极魔幻:
中国只用了不到12个月,在保证安全性和保护效果(79%)的前提下,上市了灭活COVID-19疫苗,正式吹响了全人类对病毒绝地反击战的号角,是疫苗历史和抗疫史上的双料里程碑意义事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一部分。
美国疫苗12月初紧急使用,中国疫苗7月份紧急使用,我们远远领先美国。美国疫苗还没上市,中国疫苗12月底附条件上市,我们又跑在美国前面。等美国疫苗附条件上市后,中国疫苗大概率会正式上市,我们还是比美国快一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疫苗争霸赛也是国家能力的比拼,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国势呢(开半个玩笑哈)。
对了,去年12月31日,中国疫苗界也有两件重磅喜事:全球第二、中国第一个肺炎13价结合疫苗上市;全球第四、中国第一个宫颈癌疫苗上市。如果再加上今天的COVID-19疫苗,中国就是全球上市疫苗种类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不管大家怎么看,12月31日已经是陶医生心中的中国疫苗日。每年这一天,都值得陶医生心神不宁,若有所期。
嗯,漂亮话说完了,回到地上,我们来面对现实。
美国两款mRNA疫苗的保护率都达到95%,可谓惊艳,我相信之前谁都不敢做出这样的预测。mRNA疫苗的优异表现,调高了公众对其他疫苗保护率的期待。相比之下,灭活疫苗公布过4个保护率,分别是≥50%(科兴在巴西)、86%(北生在阿联酋)、91%(科兴在土耳其)、79%(北生在官网),平均看的话,确实不如mRNA疫苗,但肯定不算差。
下面,陶医生就给大家深度分析mRNA疫苗的优缺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mRNA疫苗,简单来说就是把编码病原体关键蛋白的基因,转入人体细胞,后者用该基因合成这种蛋白,这种蛋白再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蛋白的抗体免疫和细胞免疫。
当病原体入侵人体时,抗体能够与这种蛋白特异性结合,让病原体缴械投降;如果有漏网之鱼,细胞免疫还可以消灭感染的细胞。从原理上来说,mRNA疫苗才是不折不扣的转基因疫苗,转基因疫苗,转基因疫苗。
真正的转基因疫苗,你怕么?
mRNA疫苗的原理上不难,但之前从未上市过。据陶医生了解,美国另一家以mRNA技术为主的疫苗公司Moderna,针对4种病毒开发过mRNA疫苗,合计完成人体第1期临床试验不到2000人。所以,这是一种非常新的疫苗技术。
用mRNA疫苗开发COVID-19疫苗,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赌博,毕竟从未上市过,相对于其他技术路线来说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不过,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这种赌博赢面很大,并且最终胜出了,在关键性的保护率指标上斩获95%的高分。
相比灭活疫苗而言,mRNA疫苗模拟病原体感染过程的仿真度高,刺激免疫系统更加强烈,同时产生的病原体关键蛋白量很可能远远高于灭活疫苗,这些都是其保护率更高的关键原因。
然而,疫苗除了保护率,安全性和可及性也非常重要。
mRNA疫苗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比灭活疫苗高出一个数量级。而且,实际接种过程中,已经发现急性过敏反应率明显高于常用疫苗的1/100万。
科兴疫苗:http://t.cn/A6qCouKZ
Biotech疫苗:http://t.cn/A6qqRUFs
Moderna疫苗:http://t.cn/A6qVeLma
BioNtech的mRNA疫苗还需要在-70度深度冷冻保存,在2~8度的标准疫苗冷链环境下,只能稳定5天,而其他疫苗通常可以稳定2~3年。Moderna的mRNA疫苗需要在-20度冷冻保存,在2~8度能稳定30天。
中国目前亮相的COVID-19疫苗,全部2~8度储运,对冷链相当友好,全球转运的成本最低,非常适合广大发展中国家。
从不良反应和储存温度来看,mRNA疫苗还不算成熟。
实际应用过程中,mRNA疫苗保护率高的优点,很难被直接体验到,反而是超高的不良反应几乎分分钟兑现,几乎每个接种疫苗者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对冷链不友好,也会导致mRNA疫苗无法在非发达国家使用,即便在发达国家也需要另外添置专业的超低温冷链设备才行,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所以,灭活疫苗的优势是安全性好和冷链适应性强,mRNA疫苗的强项在于保护效果出众。这样看,其实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都不完美,陶医生觉得两者可以算是第一代COVID-19疫苗,我期待第二代疫苗能够在保护效果、安全性、冷链适应性达到平衡。我最看好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还需要再改进,灭活疫苗限于技术原因可能很难再提升保护效果了。
然而,陶医生看到,有些人无视mRNA疫苗目前存在的缺点,将其夸大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疫苗技术,以为要给疫苗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就来给大家泼点冷水。
mRNA疫苗最革命的一点在于:直接把疫苗蓝图,而非疫苗本身,送入人体。疫苗蓝图则很容易“复印”,能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
这样一说,读者可能以为mRNA疫苗足以颠覆现役疫苗技术,会把所有现役疫苗都改造成mRNA疫苗,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疫苗革命。然而,陶医生要说的是,这是一种误会,mRNA技术有其明显的局限性,目前只能革一小部分现役疫苗的命,不太可能实现全行业的颠覆。理由如下:
灭活疫苗里含有整个COVID-19病毒颗粒,包含了病毒S蛋白和其他所有蛋白。mRNA疫苗在内的所有其他技术路线,只锁定病毒S蛋白。
现役病毒类疫苗里,基于全病毒颗粒的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多达12种,比如脊灰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手足口疫苗、狂犬病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黄热病疫苗、森林脑炎疫苗。
基于病毒关键蛋白的疫苗,目前只有5种,即乙肝疫苗、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埃博拉疫苗,前四者疫苗均为重组蛋白疫苗,后者为病毒载体疫苗。
只有搞明白关键蛋白的,才能只用关键蛋白技术来生产疫苗。
乙肝疫苗的关键蛋白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戊肝疫苗的关键蛋白是戊肝病毒结构蛋白,宫颈癌疫苗的关键蛋白是HPV病毒的L1结构蛋白。
这3种疫苗将来可以用mRNA技术再造。但是乙肝疫苗价格非常便宜,市场饱和了,估计没人会去开发mRNA乙肝疫苗。戊肝疫苗目前是叫好不叫座,公众对戊肝危害认知不够,所以市场不大,发展mRNA疫苗没有动力。
宫颈癌疫苗则很适合用mRNA技术,知名度高、价格贵、世界卫生组织还制订了消除宫颈癌的策略,市场上对宫颈癌疫苗的需求量非常大。宫颈癌疫苗需要整合不同型别的病毒蛋白,传统技术下成本很难降下来,用mRNA技术则可以把不同型别病毒蛋白的基因串联在一条mRNA上,实现一网打尽,可以大大降低疫苗生产成本。当然,这只是陶医生的展望,理论上确实行得通。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和埃博拉疫苗的关键蛋白都是病毒的包膜糖蛋白。蛋白和糖蛋白不一样,糖蛋白还需要对蛋白进行修饰才行。这个任务,mRNA技术恐怕无法实现,只能在活生物体中才能实现对蛋白质的修饰。所以,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和埃博拉疫苗不太可能用mRNA技术去改造。
分析完了,结论就是:mRNA疫苗目前在技术上能颠覆的只有乙肝疫苗、戊肝疫苗和宫颈癌疫苗,实际可能去颠覆的只有宫颈癌疫苗,其他病毒类疫苗还看不到颠覆的可能性,细菌类疫苗更是无从下手。
mRNA疫苗是一种优秀的技术,现在已经证明成功了,中国也应该加快在这个技术路线上的布局。12月23日,中国第一条mRNA疫苗生产线在云南沃森开始建设,用于COVID-19疫苗生产。陶医生认为,决策者一定是看到了mRNA疫苗的技术优势,才决定奋起追赶吧。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