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官网
2020年12月28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中医药局印发《广东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的短板,立足广东实际,对标对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公共卫生防控救治高地,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广东省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健康县域传媒》记者注意到,行动计划中,对于县疾控中心和县级医院的疫情发现及防控能力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要求。
全面完成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改升级
2020年:各级疾控中心和承担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任务的医院,全面建成不低于生物安全二级防护水平的实验室,且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部分中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按照《广东省公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方案》全面完成发热门诊改造升级。
2021年:承担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任务的57个县的77家公立医院和25家市级医院,在上半年基本完成“平疫结合”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新增可转换传染病床3300张。
2022年:全面完成公共卫生防控和救治能力建设任务,疾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医疗救治和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急性传染病应急队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公共设施实行平战两用改造“一图”“一表”预案管理。
提升县疾控疫情发现能力、县医院疫情防治能力
行动计划制定的五大建设任务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中包含县(市、区)级疾控中心疫情发现能力建设项目——要求加快推进101家县(市、区)级疾控中心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已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县(市、区)疾控中心重点加强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检测管理工作;其余县(市、区)疾控中心完善核酸检测实验室升级改造和设施设备配置,使之达到生物安全二级防护水平并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推动21个尚未设立疾控中心的市辖区完善机构设置。
此外,将提升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也作为五大建设任务的一项专门提出。在三年中推进57个县的77家公立医院规范化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疫情时可开放不少于5623张可转换传染病床,1653张可转换ICU病床。进一步加强急救、传染病检测和诊治、可转换传染病区和可转换ICU等建设。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通过县域医共体带动全县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筑牢防疫第一道关口。
任务要求广东省57个县(县级市)各选择1-2家公立医院,统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病原检测和临床检查等设置,改善业务用房条件,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完善后勤保障设施,提升诊疗环境。因地制宜改扩建相对独立的可转换传染病区,开展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完善医技和化验室仪器设备,提高医院的快速检测和诊疗水平。规范化设置可转换传染病区和负压手术室,按照编制床位的2%-5%扩增可转换ICU床位,配置呼吸机、负压担架和负压救护车等必要医疗设备,疫情时可立即转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关于印发《广东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