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锻炼有区别,心脏病患者该如何锻炼?

2021
01/02

+
分享
评论
杏林帮官媒
A-
A+

文章转载自:李轶江

专家介绍:李轶江教授,原德国弗莱堡大学心脏中心心血管外科医师,弗莱堡大学医学院博士导师,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分子医学科研博士,心脏外科学临床博士,同时拥有德国心脏外科专科医师执照和德国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执照。曾任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教授、研究生导师,是深圳市“孔雀计划”认定的B类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深圳市宝安高层次人才。现学术任职主要有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SCI期刊《The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on》杂志编委、统计源期刊《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委等。

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和血管比较“脆弱”,许多患者都不敢轻易运动,甚至觉得应该待在家里休息或躺着不动。其实不然,日常活动不能代替运动,经常躺着更是不利心肺功能。

心脏康复的核心就是运动锻炼,有目的、有计划地正确进行锻炼,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冠状动脉斑块,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心功能。

那心脏病患者在什么时候锻炼会比较合适,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01锻炼宜晚不宜早

“闻鸡起舞”是很多人的健身习惯,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这个习惯很容易引发危险。因为清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尤其是上午6~9点这个时段。

晨起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血管系统的张力会增加。另外,经过一晚上的禁食禁水,血液粘稠度、血小板活性增加,也会导致血压增高,心脏病患者不宜晨练。

那心脏病患者在什么时候运动比较好呢?

一般推荐的时间段是下午~晚上8点之前。无论是体力的发挥,还是身体的协调能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或黄昏时分为佳,尤其是心率与血压都比较平稳,更适合参加体育锻炼。

02适度、全身锻炼为佳

心脏病患者运动的强度,以自己的舒适度作为标准。建议根据自己的体力和感觉,采取轻中度的运动,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另外,心脏病患者宜进行一些轻松愉快又不致于增加心脏负担的全身性活动,如跳交谊舞、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不宜做局部肌肉活动(如上肢或下肢的运动)。

这是因为研究表明,一些心脏病人在做全身性活动时心脏病不易发作,而在做局部性肌肉活动时,由于血液重新分布,反而容易诱发心脏病。

03运动后能立刻洗澡吗?

运动过后,很多人都会选择洗个热水澡,热水澡可以提高肌肉间的温度,促进肌肉内的血液循环,加速运动中产生乳酸的利用,达到神清气爽的效果。

但运动后不建议洗冷水澡,因为这会直接导致回心血量的增加,且有些心血管疾病是由寒冷的刺激引发的。

最后,专家提醒

运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果运动时出现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异常、运动能力下降、呼吸急促等现象,应马上停止,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计划。


本文由作者自行上传,并且作者对本文图文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邮箱:nanxingjun@hmkx.cn
关键词:
心脏病,心血管,锻炼,患者,运动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