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共卫生领域重要决策与事件回眸

2021
01/02

+
分享
评论
惠宏医管
A-
A+

刚刚与我们挥手过去的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成为不平凡的一年,在历史的记忆中写上浓墨的一笔。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公共卫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词。在无数的奉献、感动之后,国家、政府都在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不足,更在积极构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框架和措施。医院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主力军,作为医院管理者,有必要回头看看2020年公共卫生领域发生的一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回顾难免挂一漏万,仅供大家参考。

重要讲话:从5方面建设公卫体系

2020年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坚持依法防控,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切实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第一,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第二,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第三,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第四,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第五,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肯定努力和成绩,认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并从8个方面对构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做出了具体指示。

1.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2.要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

3.要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4.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5.要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

6.要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

7.发挥科技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支撑作用

8.要加强国际卫生交流合作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部分,要求从顶层设计上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充实中央、省、市、县四级公共卫生机构,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履职尽责能力。要改善城乡公共卫生环境,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医院感染病科、生物实验室等的规划建设,做好敏感医疗和实验数据管理。

公卫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月27日,孙春兰副总理人民日报撰文《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1月30日,马晓伟主任人民日报撰文《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要论·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

讲话中提出,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而且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们要站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高度,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治理水平,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公卫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

12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明确强调:如果因为管理不到位或者责任心的问题发生院感事件,我们要坚决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决不姑息。通过这些综合的措施,我们提出“医疗机构零感染”的目标,也是“零容忍”的原则。

其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第三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未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或者发生医院感染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传染病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卫资源配置

9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及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767号)(以下简称《设置标准》)。

传染病是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国卫办医函〔2019〕45号)中提出的8个专科类别中的一个,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建设传染病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此时出台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及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不仅是应时的,更是应势的。《设置标准》是国家医疗资源规划布局中的一步,更是国家对于疫情防控提出更高要求,对传染病学开展深入研究,实现重点突破的必要时机。同时,在国家要求三级医院必须建设感染科情况下,《设置标准》出台也为医院开展感染科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导。

公卫人才培养

11月15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携手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方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培养既懂临床、又知公卫的医学复合人才,这种“院校疾控”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

该模式建立后,三方将在“医防融合课程改革,优化全科医生培养课程体系”“师资共享,共建公卫教学师资团队”“实践基地资源共享,系统培养公卫人才和全科公卫人才”“探索交叉学科,培养公卫与临床复合型硕士研究生”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将公共卫生防控、临床救治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打通,建立“产、学、研、防、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者:余庆松 惠宏医疗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惠宏医疗管理集团董事长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决策,回眸,公共卫生,公卫,体系,疫情,防控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