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不断的新冠(COVID-19)全球大流行已经造成上百万人死亡,新冠疫苗成为保障公共卫生和解决经济困境的迫切手段。
通过全球疫苗开发者们将近1年的努力,世界卫生组织(WHO)备案了超过50种候选疫苗进入到临床试验,超过10种候选疫苗进入到3期临床。其中数个疫苗报告了临床保护效力并在多个国家获得紧急授权使用。
2020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和戴连攀研究员受邀在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杂志发表题为:Viral targets for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 进展综述论文。
该论文系统梳理了新冠候选疫苗的病毒靶点,并对靶点的选择依据和免疫效力进行了讨论。
全球新冠疫苗的开发主要基于7条技术路线:灭活病毒疫苗(Inactivated)、病毒样颗粒或纳米颗粒疫苗(Virus- like particles)、蛋白亚基疫苗(Protein subunit)、病毒载体疫苗(Virus- vectored)、DNA疫苗、mRNA疫苗、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图1:全球新冠疫苗7条主要技术路线
论文结合之前其他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积累,系统地剖析了新冠疫苗潜在靶点,包括全病毒、病毒结构蛋白(S, M, E 和N蛋白)以及非结构蛋白。
图2:全球新冠疫苗的主要疫苗靶点
全球主要新冠疫苗情况
重点讨论了已经进入到临床阶段并公开发表论文的新冠候选疫苗的靶点选择、抗原设计特点以及免疫应答规律。
这些疫苗主要靶向S蛋白和S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域(RBD),其中一些疫苗对抗原进行了设计,获得了疫苗效果的提升。论文最后提出了理想新冠疫苗靶点的五个标准,为新冠疫苗领域提供了及时和重要的指导。
前期,高福团队联合安徽智飞龙科马开发了新冠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Dai et al, Cell, 2020),该疫苗选取二聚化的S蛋白RBD作为抗原靶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该疫苗已经完成1、2期临床试验,结果已经在预印本medRxiv上发布,正在开展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7-020-00480-0
https://doi.org/10.1101/2020.12.20.20248602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