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米勒之声:如何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麻醉科医生?
徐国海教授:一个合格的麻醉医生至少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首先有爱心。就是对病人的关爱,人文的关爱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是责任心。只有责任心提升了,你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病人。
第三个,是专业素养。只有专业素养提升、技能提高了,才能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为病人带来康复。
米勒之声:一名具有岗位胜任能力的麻醉医生有什么样的标志?
徐国海教授:岗位责任的标志,脱不了前面的三个条件。另外还有一个是要有一个切合学科发展前沿的思维。学科发展前沿,要紧跟当今的整个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观念、新理念,从整个大局去思考整个学科的发展,这样的话才能够做好一个优秀的麻醉医生,同时推动整个麻醉学科的发展。今天这个启动其实也是对于医生职业的一种继续学习的体现,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国家现在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尤其在基层医院,这种发展跟相对的大城市、大医院的不平衡性产生了治疗上的差异,医疗上的差异。那么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提上去了,才能让广大的基层老百姓能够享受相当于大型医院更高服务的医疗水平。
米勒之声:目前基层麻醉的服务能力整体情况如何?
徐国海教授:基层麻醉学科的服务能力和状态是非常不理想的。
第一,基层的人员结构非常短缺,人才留不住。基层医院麻醉人员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包括医院的认可度,以及它在整个医院的地位,也确实是存在一个蛮大的差异,所以人才留不住,稍微好一点的人才就往上走,这也是一个人之常情的事情。所以只有把这几块做好以后,才能把基层的人才留住。
第二,就是院里的重视,包括我们学科自身的素养、它在整个医院的认可度和地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米勒之声:在中国麻醉学史的发展上2020年有何特殊的意义?
徐国海教授:从1989年的卫生部文件开始,就把麻醉学科从一级学科转为临床学科。这30多年来,麻醉学科的发展确实迅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对整个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学科建设的框架,组织框架的结构还不完善。1989年的文件——麻醉科的内涵是包括临床麻醉、重症监测、疼痛治疗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但发展到今天,距离能够完全完成这些组织框架,还存在一些距离。今年,这场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新冠病毒的重症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麻醉科尽到了我们应尽的责任,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医院麻醉科去支援武汉抗疫,我们科派了10位麻醉科医生和5位麻醉护士奔赴武汉进行抗疫。在抗疫当中,不仅仅是突击队插管,而且在整个的重症病房的管理方面,同样也是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所以2020年的这个特殊情况,对麻醉学科是一个非常好的挑战和机遇。
米勒之声:江西省麻醉科未来的的发展?
徐国海教授:江西麻醉学科在全国来比较,我们还是属于相对偏落后的状态,但是客观来讲,这几年我们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尤其是这几年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这一块,我们也紧跟、领会国家的政策,来推进我们学科的发展。比如我们医院,现在整个的麻醉护理单元,从去年的4月份已经建立,而且我们麻醉护理单元的配备还超出了国家文件的要求,达到了每个手术室配一个麻醉护士,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2014年我们就建立了麻醉科门诊,而且这块工作的话也是做的非常不错的。舒适化医疗这方面,我们这两年实施了两万多例,无痛胃肠镜的工作也做得非常不错,今年有望突破三万例。另外,日间手术中心的管理,在职代会上就通过了这个决定。日间手术中心由麻醉科来主导建立手术室,我们整个学科的建设走出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人才培养这一块,我们也在努力的做好。因为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未来,我们已经通过吴阶平基金会和恒瑞医药集团的支持设立了江西省麻醉人才培养计划,为期5年,今年是第4年。
计划分4项:
第一个项目是学科带头人出国参观学习做访问学者三个月,来开拓他们的视野。
第二个项目是是中青年的培养计划,出国一年给予资助。
第三个项目是基层的麻醉科主任在全国知名的医院参观学习三个月
第四个项目是统招博士,吸引人才。统招博士,如果他毕业以后愿意到江西任何一家医院工作,签订合同,我们给予三年的资助,保证他学习无忧。这个计划现在今年已经是第4年了,明年是第5年,收官年,我们现在希望能再进一步来做这个事情,我们也正在争取中,我觉得人才的培养就是我们将来发展的前提。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