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门诊几乎是一个医院最复杂的地方。
本文由“麻醉Medical Group”授权转载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话用来形容今天的医患关系,一点不为过。医患之间医学知识的天然壁垒,让患方很难理解医疗中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当媒体导向存在问题时,更是加剧了这一矛盾。而最为冲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只能尽量保全自己的同时坚守着。
一般来说,门诊几乎是一个医院最复杂的地方。 来门诊看病的人多、又有一些带有焦躁心情,加上缺少沟通、医患之间并未建立感情,因此容易激发矛盾。 作为麻醉科医生,这一点还是很幸福的。每天看到门诊医护面对怒目圆睁的就诊患者时,很庆幸自己是幕后科室。虽然麻醉科也是冲在一线,也需要和患者沟通,但外科手术流程决定了,麻醉科和患者的接触时间是短暂的。 一般情况,术前一天麻醉科要进行访视。 访视过程也都是询问患者身体情况以及既往病史等,几乎不涉及激烈的问题。 即便是和患者沟通麻醉风险,患者也多半在努力理解过程中完成了签字。 面对更多是关心自己的麻醉医生,也很少有人能怒起来。 因此,这一面基本都是很和平的。 第二面,几乎更不会发生矛盾了: 一般情况,患者见到麻醉医生的第二面是在手术室内。 确切的说,是在手术床上。 躺在手术床上的人,多半都只顾着紧张了。 而此时,麻醉医生多半都会给予关心的聊天。
在这种情境下,相信也很少有人会怒起来。 然而,这一切指的都是麻醉科的主要工作——外科手术的麻醉,并不包括麻醉科的其他工作,诸如到病房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到产房实施分娩镇痛以及门诊的无痛胃镜、无痛人流等。 在手术室外的门诊工作,麻醉科同样要面对患者随时可能的“怒”。 这一天,我碰到了一个特殊的患者:这个患者平时喜好运动,加上平时酒量比较大,一支麻药不够。而只是做一个胃镜检查的情况,医生一般只会开一支麻药。看到一支没麻过去,铜铃大的眼珠子咕噜咕噜依然在那里转,我赶快又抽了一支麻药。这次,患者终于安稳的睡过去了,腔镜科医生顺利完成了胃镜检查。做完检查,我让患者的主管医生再开一支麻药。 本身,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然而,患者家属也不知道从哪里看到某某医院存在术中加价的案例。 因此,家属以为我们也在术中加价。 于是,家属在门口就大吵大嚷起来。 看那意思,生怕知道的人少一样。 此时,病房医生是唯一能和家属沟通的人。毕竟,患者还得找这个医生看病呢,因此多少会有些收敛。 病房医生一看这阵势,确定了患者确实是因为一支麻不倒,也态度很好的和患者家属开始了解释。 说是解释,几乎接近道歉。 病房医生说,都是自己估计不足。 原本大多数人一支药都够,只有做治疗的会开两支,没想到这位大哥居然体格这么好。 看到病房医生在那里解释,我也适时地补上两句,并且拿出刚刚使用过的两支药物的瓶子。除此之外,我们也很自清的让患者取医务科去查我们有没有药物提成。
家属一看我们似乎确实没有多开药,也没有一点心虚的样子,也就慢慢平息了。 等患者离开诊室,我责备起病房医生: 你倒是看着点患者的体格啊! 就这样的体格,你们也一律开一支药? 在开胃镜的时候,就不能顺便说一句: 如果一支药不够,可能还要开一支多着多支麻药? 另外,还有可能用到抗心律失常、调整血压或者一些抢救药品呢! 你们就敢说做胃镜什么都不会发生啊? 很多时候,可能根源恰恰是缺少沟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