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班膦酸钠注射液6mg/天/3-4周静脉滴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无肾脏毒性的风险。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仍然无法治愈。
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主要包括:血钙增高、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病等相关表现。其中,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大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常导致患者骨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RE)。SRE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SRE,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疼痛最为常见(70%左右)。
临床治疗中,对原发病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治疗(包括规范化的化疗和靶向治疗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还需针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包括减少骨质破坏、减轻骨痛症状和治疗骨病并发症。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指南推荐使用双膦酸盐,可以联合止痛药、化疗、靶向治疗和放射治疗合并使用。
双膦酸盐是焦磷酸盐分子的稳定类似物,破骨细胞聚集于矿化骨基质后,通过酶水解作用而导致骨重吸收,而双膦酸盐可以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重吸收作用,还可抑制破骨细胞成熟、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并且可抑制肿瘤细胞扩散、浸润和黏附于骨基质。
双膦酸盐化学结构中与中心碳原子连接的侧链不同,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临床活性和功效也有所不同。双膦酸盐类药物按照分子结构侧链的不同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简单的P-C-P结构,代表药物是氯屈膦酸钠;第二代双膦酸盐侧链含有氨基,代表药物主要为帕米膦酸二钠和阿仑膦酸;第三代为具有杂环结构的含氮双膦酸盐唑来膦酸和具有饱和烃链的伊班膦酸钠,作用强度和疗效比第二代进一步提高。
伊班膦酸钠侧链为饱和烃链,其分子空间结构相对较小,因此,肾脏安全性优于其它的静脉用双膦酸盐。研究证明:伊班膦酸钠注射液6mg/天/3-4周静脉滴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无肾脏毒性的风险。即使是在高风险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严重的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伊班膦酸钠注射液仍表现出良好的肾脏安全性。
肾脏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大约50%的患者会发生肾功能不全,甚至有20%的患者会发生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双膦酸盐的肾毒性是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治疗的一个重要安全考虑。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因其优越的肾脏安全性,可能成为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治疗的新选择,同时,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具有肾毒性药物,以免加重肾脏损伤。
参考文献:
1.《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年10月第32卷第10期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 中华内科杂志2020年5月第59卷第5期3. Renal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Ibandronate in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Impaired Renal Function J Clin Pharmacol 2007;47:942-95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