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支付,可帮助医院辨别核心技术,强者更强
最近,看过了许多DIP的文章,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认为DIP是DRG与医院妥协的产物;也有人认为,DIP是DRG的过渡产物,最终还是会导向DRG;甚至还有人认为DIP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更适合当前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其实,无论哪种言论,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医保支付改革之路不会停止,每次改变都是希望找到更合适的路径。对于医院来说,DIP支付更能帮助医院找到核心技术及发展方向,强者更强。
DIP支付,对技术性医院更友好
最近笔者细致地梳理了广州市的DIP分值表,通过对其的研读,会发现技术才是被医保局所青睐的。以心血管内科为例,对于心内科最具代表性的36.0701: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为代表,相较于I21.1:下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含简单操作)分值739和I21.2: 急性透壁心肌梗死,其他部位的:保守治疗(含简单操作)分值751而言,广州市医保局给予了该技术相对优质的分值基准。
以此为代表,细观察DIP目录,这种技术性分值比比皆是,带来的一则是该技术性的基准分值友好,二则是带来的是本院的CMI高,背后代表的医疗机构等级系数更有谈判权。
36.0701: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分值表(部分)
DIP为医院技术发展提供了方向
过往的技术指导缺乏规范性的编码和名称规范,在统计分析时难以被快速理解。
而DIP列举了上万种的诊疗方式组合,这些核心病种的组合至少可以覆盖到85%以上的患者,也代表了国内大部分的医疗技术现状及能力。像这种通过大数据统计及分值的不断合理校正,真正的技术性病种得以凸显,高分值的常规技术必将成为各级医院的走向,用什么留住患者,就是这些技术。
尤其是二级医院来讲,目标会更清晰化,势必将带来新的患者的分流。
以I21.1:下壁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为例,DIP目录罗列了整个地区会采用的诊疗方式,各级医院完全可以通过此获知整个地区会采用何种诊疗方式,技术精进的方向也会更加清晰化。
DIP下违规风险变得更高,利于医保局监管
由于DIP会惠及各个地方市的三年病种组合,地区性疾病谱得以建立。在三年的全量数据之下,任何的异常都在将在DIP下显得很刺眼,医保局只需设置一些阈值就可以做到全貌查看。在DIP之下,各级医院的技术不可能在通过低码高编或违规填写来实现。
DIP支付也会影响医院住院收入,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DIP也带给了各医院发展技术的方向,为后期接入DRG,形成更精细化的技术型工具,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