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能提供多久保护?
9类人员为重点人群
重点人员年龄应为18-59岁之间,具体包括以下9类。其中,前四类重点人群为第一批接种人群:
1、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包括口岸检疫,国际航空空勤,货物运输,冷链装卸、搬运、运输,大型农贸市场、市场监管等有关人员
2、海关、机场、边检、民航监管等部门国际航班保障员及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
3、入境人员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一线人员
4、省疾控中心、郑州市及其所辖县(市、区)疾控中心负责流行病学调、实验室检测、消杀及应急处置人员
5、除3、4项以外的其他抗疫一线医疗
6、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
7、拟赴疫情较严重国家或地区工作或学习培训人员
8、政府机关、公安、武警、消防、社区工作者、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9、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等城市运行保障人员等
郑州市明年2月上旬完成重点人群接种
河南已经开始组织重点人群接种,将率先启动郑州市重点人群接种,2月上旬,也就是春节前,完成接种。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正成为内陆最大进口货物集散、分拨中心,风险比较大,所以郑州优先启动重点人群接种工作。
郑州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批发等相关工作的人员为第一批疫苗接种人员;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工作学习的人员将于第二批第三批进行接种。普通人群什么时候才能接种?
目前疫苗接种按照“两步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
第一步,主要是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这类重点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
第二步,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者疫苗产量的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
这些人群不在本次接种范围
由于已开展的临床试验数据有限,以下人群不在本次接种范围。请明确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1.年龄<18岁或≥60岁。
2.孕妇。
3.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
4.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
5.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90mmHg)、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各种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
6.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7.已知或怀疑患有疾病包括: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
新冠疫苗接种禁忌
1、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慎用。
2、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个月接种本疫苗。
3、注射后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反应者,禁止再次使用。
4、因疫苗特性或受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接种本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接种后依然要做好个人防护。
5、接种疫苗后,请在留观区留观30分钟。接种后如有不适,请及时告知接种医生。
6、本次系自愿接种。接种后如果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补偿
是否需要每年打一次?
1、流感疫苗需要随时调整,是因为病毒变异,每年流行的亚型不同。
2、新冠疫苗应该说不存在半年或者一年要重新再接种一次,比较乐观的估计,可能性不大。
提醒:接种新冠疫苗以后,还是要求大家继续维持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保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疫苗说保护率达到百分之百的。而且特别是在当前群体免疫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即使打了疫苗,这些防护措施仍然不减,以更好地保障大家的安全。
新冠疫苗能提供多久保护?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强调,由于新冠病毒出现还不到一年,疫苗能提供多长时间的保护还不能下结论,但一些数据显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是没有疑问的。
曾益新说,今年上半年,中国一些疫苗启动Ⅰ、Ⅱ期临床试验,很多志愿者参与其中,也一直在进行随访。数据显示,这些志愿者的抗体依然存在。此外,很多医疗机构也对康复出院的新冠病人随访。深圳市传染病医院对400多名出院病人的随访数据显示,最早出院的病人10个月后还存在抗体。“这些数据都显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没有太多疑问,但能不能保证5年、10年,甚至终身还不能下结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