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实在在的作为,实现口碑的积淀与转化,而不能只图一时之名利,擅行“挂羊头卖狗肉”之举。
国内的公立医院命名规则单一,公立医院改制后基本要改名字。
毕竟,私立医院注册资本只有1万元名字里也能带人民二字?
这,人民可不答应!
但是5年过去了,媒体和公众发现,这些改制医院并没改名字,没有一个改名字的。
媒体多次报道,结果都是光打雷不下雨。
这次,洛阳终于不再推脱,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点:5家改制医院在12月底前必须报改名方案。
[咨询]网友咨询 2020-12-21
目前洛阳公立医院都有哪些?
网络了解到洛阳一些非公立医院用“人民”、“中心”等字样的都要在年底前改名,这是卫健委办的好事和实事,省得一些民办医院误导公众,
因此在这里想请问卫健委,洛阳目前的公立医院主要都有哪些,麻烦列举一下,谢谢!
[回复]卫生健康委 2020-12-21
网友您好:
关于非公立医院含有“人民、中心”等字样的问题,2010年,洛阳市被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随后,洛阳市政府下发了《洛阳市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改制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1月,改制基本结束。
改制后的医院保持公益性不变,仍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性质为社会提供优良服务。
2012年1月18日,经市政府批复,原洛阳市洛轴医院、洛耐医院、洛铜医院、商业职工医院、机车医院、白马医院分别更名为洛阳市第六、七、八、九、十、十一人民医院,原钢厂医院更名为洛阳新区人民医院,由政府办公立医院改为民办非营利性医院,非公立医院并不是“私立医院”。
上述情况已电话向诉求人解释,诉求人表示满意。
据洛阳市卫健委回应,2018年开始,全国、河南省不断有媒体和网民质疑公立医院改制后仍采用“人民”医院命名,根据省卫健委的安排部署,洛阳市2019年启动非公立医院禁止采用“人民”医院命名工作。
2019年,第十人民医院已更名为“启明医院”,第十一人民医院已更名为“白马医院”,2020年12月8日,洛阳市卫健委专题召开由洛阳市第六、七、八、九人民医院和新区人民医院参加的医院更名会议。
会议要求,2020年12月底,上述五家医院必须上报医院更名方案,报市卫健委审批科,经审批后,上述五家医院名称中将不再采用“人民”字样。
二、媒体观点
“挂名”乱象值得警惕:
除了“人民医院”,一些地方的“协和医院”、“华山医院”等老字号也让人难辨真假。
大家认为这一现象“有误导或欺骗患者之嫌”,是对民众知情权的漠视。
媒体在报道乱象之余,提醒广大民众对此类现象要提高警惕。
为何难舍弃“人民”招牌:
历史遗留问题导致部分公立医院改制后只改变了自身性质,没有修改单位名称。针对这一解释,网友认为 “人民”二字给私立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
《新京报》评论指出,这一现状一方面说明医疗机构名称规范化管理的执行力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私立医院希望维持自身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愿意舍弃“人民医院”这块金字招牌。
还有观点认为,“改制而不改名”这一现象的背后,显然是看中了“人民”二字自带公立属性的“广告效应”,并认为这对市场导向的私立医院来说是一笔无形资产。
滥用“人民”的制度之问:
针对私立医院冠以“人民”二字的乱象,医疗机构命名是有相关规定的,“人民医院”应为政府部门设置的医疗机构。
红星新闻指出,国家对于医疗机构的命名有明确的规定,且一直在不断重申这一要求。
健康时报客户端也在报道中详细地列出了原卫生部的相关规定以及原国家卫计委的相关批复内容,即“‘人民医院’、‘中心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等名称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医疗机构使用”。
严格规范名称,鼓励健康发展:
一些媒体在否定这一乱象的同时,也表明了对私立医院自身并不持否定的态度,同时还对私立医院以及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客观建议。
《南方日报》指出,私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不让患者了解医院公立还是私立,会影响患者的权益。
私立医院要自律自强,才能逐渐改变在患者心中的刻板印象,让医疗市场真正走向规范化、均衡化。
私立医院要赢得患者信任要靠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而不是在名字上做手脚。
三、网民观点
针对该事件,不少网民表示了自己的疑惑以及否定态度,认为作为私立医院的“人民医院”容易造成误导。
有网民评论表示“‘人民医院’正常认知中就是公立的啊”、“叫‘人民医院’的绝对不能是私立的,会让老百姓产生误解”。
同时,有网民表示私立医院应当严格执行命名规范,甚至还建议相关机构出台规定私立医院名字中必须带有“民办”“私立”等字样,从而方便百姓区分。
四、点评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分析师高崇认为,该类私立医院缘何倚傍“人民”招牌,只肯改制而迟迟不肯改名,其中缘由并不复杂,除“人民”二字的品牌效应外,也与私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公共形象备受诟病有直接关系,而这也恰恰是舆论关注并担忧其“以私混公”之举的主要原因。
若经营方对自身的经营能力不够自信、对自身的经营性质遮遮掩掩,患者及患者家属又如何能够放心地看病拿药。
公众对私立医院的负面、刻板印象,与部分私立医院近年来的一系列胡乱作为有直接关系。
建议:改变公众印象、提高经营效益,私立医院应在提升医疗水平、加强服务质量、做好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等领域重点发力。
通过实实在在的作为,实现口碑的积淀与转化,而不能只图一时之名利,擅行“挂羊头卖狗肉”之举。
若如此,其实际情况被曝光后,私立医院本就不佳的公共形象将遭受更加严重的损害。
该类情况长期存在且得不到有效纠正,不仅侵害了患者的知情权,也严重损害了有关部门和当地医疗机构的公信力。
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通知、批示明确表示公立医疗机构改制为股份制医疗机构,不应继续使用“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等称谓。
期待地方有关部门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尽快出台整改措施以保障公众合法权益。
依目前态势看,一句“改制后没有修改单位名称,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回应恐难以平息争议。
后续,该类私立医院的整改情况或将持续吸引舆论关注。
在此背景下,有关部门若不主动作为,或将进一步加剧该类事件的争议性。
来源:人民舆情网、洛阳卫健委、知乎等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