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人体三道防线共御HPV病毒

2020-12-28   杏林帮官媒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非活性DNA病毒,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

本文摘自《中国科学报》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非活性DNA病毒,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目前已经发现上百种HPV亚型,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

虽然HPV只侵犯人体皮肤和黏膜的鳞状上皮,但会引起皮肤黏膜的良性及恶性病变,是导致宫颈癌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高危型HPV,如HPV-16、18型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 正是因为发现HPV导致子宫颈癌,而与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两位法国科学家一同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

更有研究发现,全球99%以上的宫颈癌病例都是由HPV引起。那么,感染HPV一定会导致宫颈癌吗?应该怎么预防、治疗HPV感染?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原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宫颈科)李芳教授。

低危型HPV感染可能会引发肢体末端及特殊部位出现一些疣状物,而持续性的高危型HPV感染,则有可能引发宫颈细胞发生异常改变。如不及时处理,或可使宫颈产生癌变。 “全世界范围内,女性生殖道是接触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HPV、HIV的首要部位。”李芳介绍道。她同时介绍,生殖道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屏障具有先天的防御机能,可阻止入侵的微生物,防止疾病发生。具体而言,生殖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包括物理屏障和生物屏障。其中,物理屏障指生殖道完整的复层鳞状上皮,丰富的糖原可抵御微生物,包括HPV入侵。生物屏障则指黏膜分泌的黏液覆盖上皮表面,黏液中含有能中和杀死入侵微生物的先天性和应激性免疫因子,因而可防止感染性疾病和入侵的微生物。第二道防线是子宫颈组织中含有的丰富生物活性蛋白质和免疫因子,可以参与抗病毒的免疫反应。当子宫颈黏膜表面完整性遭到破坏,HPV乘虚而入并引发感染时,上皮层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会发挥作用。“HPV感染后,约80%的病毒可在半年内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自然清除,而当机体存在免疫缺陷或抵抗力下降时,会导致HPV持续感染。”李芳指出。HPV持续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发生。此时,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包括机体的染色体监护和修复系统启动,机体仍然有清除病毒的机会,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也可以逆转。“机体的免疫功能持续下降,疾病进一步发展,将突破机体的第三道防线,导致染色体受损,病毒基因整合,抑癌基因破坏,蛋白互作网络破裂等,宫颈癌前病变(HSIL)和子宫颈癌发生,疾病此时不可逆转。”李芳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免疫系统,HPV,宫颈癌,病毒,疾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