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输尿管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输尿管癌来源于输尿管的尿路上皮,与肾盂癌合称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输尿管癌更倾向于累及老年人,尤其在50到80岁之间。其发病率的高峰年龄为60-65岁。
输尿管癌的预后,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当中应该是最差的。由于输尿管癌发病比较隐蔽,其表现的症状往往和其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结石等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往往被忽视。
输尿管癌早期症状
血尿
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是输尿管癌最常见的症状,见于75%以上的患者。出血在输尿管内凝固可形成条状血块。
需要指出的是,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对诊断输尿管癌的意义是一样的,中老年人群尿常规发现隐血阳性,应进一步检查,排除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性。
疼痛
肿瘤或血凝块引起输尿管梗阻,导致梗阻部位以上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水,患者可出现腰部胀痛或钝痛。
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
肿瘤扩散至腹膜后部位、盆腔部位或转移至骨盆、腰椎等部位,可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放射性疼痛或腹膜刺激症状。
常见的检查方式
尿肿瘤标志物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膀胱肿瘤抗原(BTA)用于尿路上皮癌的检查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已开始应用于临床。
FISH、BTA检测难以区分肿瘤发生部位,但其阳性应想到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可能。
超声检查
可以区别结石与软组织病变,肿瘤多为低回声。
B超对输尿管肿瘤诊断价值有限,主要可发现病变以上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
CT检查
输尿管癌在CT上可表现带蒂的腔内肿块、偏心型管壁增厚或巨大浸润性肿块。
MRI检查
可鉴别肾盂或肾实质肿瘤,亦可用于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诊断。
MRI可发现肿瘤是否侵入周围组织、器官、淋巴结,对肿瘤分期有重要意义。
膀胱镜检查
可能观察到患侧输尿管口喷血、瘤体自输尿管口突入膀胱及同期伴发的膀胱肿瘤。
同时可进行逆行插管并进一步行逆行肾盂造影或获取肾盂尿液行细胞学检查。插管时有输尿管腔内梗阻、输尿管出血增加、导管越过梗阻部位尿色反而变清,提示输尿管肿瘤可能。
输尿管镜检查
高度怀疑上尿路肿瘤而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时,输尿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并可进行活检。
输尿管癌的治疗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加输尿管开口处膀胱袖状切除术为局限性肾盂癌、输尿管癌的外科标准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后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孤立肾、对侧肾功能严重受损,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无浸润的带蒂乳头状肿瘤,可作局部切除。
体积小、分化好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也可通过内镜手术切除或激光切除。
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治疗,必要时化疗。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