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躺着!就可能逆转命运的地方!

2020-12-28   浙大二院

手术室 有人叫它“生死之门”

40平米的房间

放置有近千万的仪器

平均8个人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团队

配套有数十个临床职能部门

上千名工作人员

上万条工作流程

最终汇聚到这个房间

它叫作

手术室


有人叫它“生死之门”,有人叫它“重生之地”,也有人叫它“心碎的地方”。手术室承载着万千生命的重量,每一双凝视它的眼睛,都充满了渴望!

作为影响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的医院之一,浙大二院的手术量惊人,床均手术量全国领先、浙江省第一,平均每天会有600余台手术在这里的80余个手术室完成。

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生死离别,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医生用冷静果敢的心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技巧与人体的各种病痛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而这些场景,并不为世人所熟知。

12月20日,浙大二院麻醉手术部第三党支部“红心接力 广济义诊”活动中,党支部书记、手术室护士长钱维明为市民朋友们,缓缓揭开了手术室神秘的面纱。

   

做手术,不是躺上去就好了

今天,带大家开启一次“浙二手术室之旅”。我们总共会经过三站:患者接待室、手术间、复苏室

在接待室,护士会进行核对和评估,并挂上盐水。还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盖上毛毯等保暖,有些患者比较淡定,还会拿起旁边的杂志放松心情呢。

接待室会有专门的人员护送患者前往手术间。无论对医者还是患者而言,手术室都是神圣庄严的地方。

每台手术都至少配备3~4名手术医生(主刀医生及助手医生)、2名麻醉医生(主麻、副麻)、2名手术室护士(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是操刀者,麻醉医生是医疗安全的“守门员”,手术室护士则是医生最亲密的战友,是守护患者生命安全的绿衣天使。

 

手术完成后,患者会被护送至复苏室,在严密的监护下等待苏醒。出了复苏室,等候在外面的家人才算是稍稍松一口气。

有温度的手术室

很多人一想到手术室

就想到冰冷的刀

但其实

冰冷的是器械

温暖的

是人心

01

有天深夜,浙大二院血管外科邵长明医生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有一些背影,虽然并不伟岸,却让人肃然起敬。面对复杂困难重重的手术,仍忍耐着头晕、发热、全身无力的折磨,打着吊瓶督战,这是一场医生与死神的战斗,坚守的是生命,坚持的是重于泰山的责任,遇到手术困难之处毅然拔掉手上的留置针上台,这种决绝让人感动也感慨!”

陈兵紧盯操作屏幕

打吊瓶督战

朋友圈里的主人公,是血管外科主任陈兵

钱维明护士长说,我们不推崇这样的做法,但碰到这样的医者,总是感到心疼。守护生命,真的不是说说那么简单,那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不倦不怠不放弃。


02

前年的12月30日,那天有8台手术的骨科足踝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苗旭东,却在做第一台手术时不慎扭了腰,多年前因抬病人时损伤的腰部肌腱韧带,在这次直接爆发。

苗旭东绑上支具,继续作战

疼得一动也不能动的苗旭东,想着后面的7个病人,他们很多都从省外过来,手术如果临时取消,就要多住几天院,费用也会增加,可能连年也过不好了。苗旭东这样想着,就找来支具绑在腰上,忍痛坚持做完所有手术。


03

神经外科的虞军副主任医师不慎腿上韧带撕裂,第二天马上要进行手术,可是那天他还有两个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需要手术。

虞军说,病人早一天手术就少一点风险

早一天手术就少一点风险。虞军就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踮着,手还是一如既往地稳稳当当,坚持做完两台手术后才去接受自己的手术。之后没两天,手术室又见到一瘸一拐的他。他说:医生是个良心活,不能随便休息。


04

手术接待室的一位“老护士”,说起前几天为一个骨肉瘤的小朋友打针,小朋友表现特别乖,打针时不哭也不动。打着打着护士反倒泪眼模糊了,为了不让小朋友妈妈看见难过,她只好低着头不说话。

她说,已经工作了8年多,以为看淡了悲欢,但还是无法做到心静如水!而这样的共情,就是我们医护人员该有的温度啊!(注:骨肉瘤:恶性程度非常高,术后五年生存率仅20%。

 

为了安慰做手术的小朋友,医护们还充当他们的临时爸爸妈妈,抱着上手术,苏醒后抱着安慰。复苏室里准备了一大抽屉的小娃娃,送给这些小小年纪就经受磨难的小宝贝们。

05

杂交手术间内的手术,一般都要在放射线下进行,里面的医护人员除了要应对射线风险,还要饱受体力上的考验。医护们要穿上重达30多斤的铅衣作为防护,一台手术下来,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汗还没有干,甚至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又紧接着进行下一台手术。就这样一台接一台,滨江25间杂交手术间经常要到后半夜。

06

有天晚上十点,在接待室等待手术的病人,他问:“你们都下班了,我会一个人留在这吗?”护士回答说:“不会,只要有一个病人,就至少会有十个人陪着一起,可能十个人还远远不止。请相信我们!”

 

凌晨一点的医护朋友圈 


手术室的故事远远还没讲完

钱维明笑着说

退休后就想写回忆录

把自己三十余年在手术室看到的故事写下来

敬自己,敬战友,敬生命

红心接力 广济义诊——急救培训月公益活动

12月20日上午,麻醉手术部第三党支部书记钱维明带领支部17名党员接棒“红心义诊”CPR培训,并讲述不为人知的手术室感人故事。现场20多名学员一边学习一边录制视频。


在心肺复苏实践培训时,不断有人提问:“医生,我的这个手势对不对呀?”“医生,如果我做完一轮心肺复苏之后还是没有脉搏怎么办?”学员们边学习边思考,踊跃实践,通过考核并拿到了培训纪念证书。

AED  操作  5步  走,详情点击↑看视频
 
 
 


培训结束了,大家都意犹未尽,有位老伯在微信群内说,地铁上有人晕倒了,他连忙跑了好几节车厢,想着刚学的急救知识便马上可以用上了,所幸那人没并有达到需要心肺复苏的指征。老伯说,如果以后碰上需要急救者,他定不会退缩,是浙大二院的培训给了他急救的意识和底气。

文 | 手术室 张蕊,宣传中心 童小仙
图 | 宣传中心 童小仙 鲁青 来鑫萍,党建工作部 周昀洁

部分来源于手术室
指导 | 麻醉手术第三党支部  钱维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命运,逆转,地方,手术室,护士,医生,接待室,钱维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