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循环,维持各器官灌注。
本文由“徐医附院麻醉科”授权转载
早课学习
背景
术中控制出血的方法
◆常温下肝血流阻断术
◆预先处理病侧肝血管支
◆低中心静脉压技术
◆肝脏悬吊技术
低中心静脉压技术LCVP
◆中心静脉压CVP指的是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包括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其正常值为 3~9 mmHg。目前对于低 CVP仍无确切的定义,大部分研究中将低 CVP 的判定标准定为 CVP<5 mm Hg。
◆在肝脏切除术中,由于肝静脉、门静脉和腔静脉常为术中出血部位,有文献报道,采用低 CVP 能降低肝脏切除术中肝静脉、门静脉和腔静脉的压力,减少术中出血。
低中心静脉压的要求
●CVP会降低至小于5mmHg;
●尿量超过25ml/h;
●收缩压大于90mmHg;
●血红蛋白值为7-10g/dL。
低中心静脉压技术LCVP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术
World J Surg.2008;32(6):1082-1087.
Br J Surg. 2012;99(6):781-788.
Ann Surg.2011 Jun;253(6):1102-10.
1.限制性液体输注
Melendez等进行的低CVP麻醉在肝脏切除术中应用的研究中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液体管理:
① 在肝切除前期,即从麻醉诱导开始到肝实质横断切除并完成止血后,此阶段采用间断肝门阻断,液体维持减少到 75mL/h,维持CVP低于5mmHg的同时采用间断的液体复苏来维持尿量>25mL/h且收缩压>90mmHg,在此阶段除非发生失血>25%血容量的灾难性事件,否则不输注血制品。
②在肝切除后期,即从肝脏切除到止血完成,此阶段通过输注晶体液及胶体液来恢复患者血容量(对于有冠心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通过输血来达到血红蛋白>100g/L,在其他患者则达到血红蛋白>80g/L)。
结果显示:此麻醉及液体限制策略能很好地降低CVP,并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特别是减少肝脏大静脉的出血,患者因出血减少预后更佳、肾功能损伤较少。
2.硬膜外麻醉/镇痛
硬膜外麻醉不会导致血管内容积的改变,而只会促进血液的重新分配,降低静脉回流和门静脉压力,从而有助于减少肝脏充血和手术失血。
Transplant Proc.2008 May;40(4):1165-8
3.血管扩张剂
活体供肝切除术中使用米力农诱导LCVP
与常规LCVP技术相比,活体肝切除术术中输注米力农可简单有效地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同时维持LCVP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4.术中通气
低通气对肝切除术中出血的影响
5.体位
患者体位和PEEP对肝切除术中肝、门静脉和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6.其他:放血疗法
肝脏术中低容量性放血后CVP的下降对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低容量性放血(hypovolemic phlebotomy,HP)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控制CVP的方法,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不同,在放血后不使用其他液体替代,通过降低循环血容量控制CVP水平,直至肝脏切除结束。
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前放血(0.7%体重)并储存。作者提出CVP drop(=CVP before HP-CVP after HP)这个定义,并研究了CVP drop与术中出血量及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其结论为:放血疗法后导致的CVP drop 与肝切除术中出血明显相关;放血疗法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但术中需密切监测循环、术后需密切监测肾功能。
LCVP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人工气腹对CVP的影响可能有如下原因:
◆气腹的直接机械作用:建立气腹时快速大量充气,腹腔内大血管受压,静脉回心血量骤增,表现为气腹早期CVP快速上升。随后腹腔内压的压迫使腹部及下肢血液回流减慢,回心血量减少,CVP开始下降;
◆气腹增加胸腔内压,使肺循环阻力增加;
◆神经内分泌因素的调节:人工气腹兴奋儿茶酚胺系统、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引起心输出量及循环阻力增加,血压、CVP上升。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降低腹腔镜肝切除术期间的失血
病例分享
病史资料
术中维持中心静脉压2-4mmHg范围内波动
降低CVP、减少术中出血的前提应该是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不增加并发症,同时不对患者长期预后造成影响。
保证循环 维持各器官灌注
总结
1.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量对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2.控制术中出血方法较多,需要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的共同配合;
3.LCVP在肝切除术中广泛使用,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
4.对于LCVP患者应密切监测,保证器官灌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