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会如何影响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对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发展又有何机遇?
2020年9月18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明确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26项监测指标其中有7项是关于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可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涉及医共体成员的利益整合,对医共体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会如何影响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对医共体共享中药房发展又有何机遇?作为国内长期研究县域医共体及共享中药房建设和发展的唐古信息,进行分析如下:
一、促进医共体医疗机构转变服务职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指出医保基金大多数集中支付在人生最后那几个阶段的救治上,而没有支付在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筛查与控制。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推动医共体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以向疾病预防和保健康复以及首诊为主的服务转型,减少患者生病、得病后及时治疗、筛查与控制慢性病,合理使用医保基金,这样医共体将获得更多的医保结余资金。
对于县域外转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促进医共体加入地区城市医联体协作,邀请核心医院专家到县域内坐诊,方便群众家门口就诊看病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有效使用医保资金。以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山西省为例,绛县中医医院医共体加入山西省中医院医疗集团后,针对本县域转诊率高的疾病专科,每周末定期邀请山西省名中医专家坐诊,提前利用医院的平台宣传介绍名医,积累一定量的预约患者,既方便老百姓家门口看名医,又帮助医院培养团队建设特色专科,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二、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治未病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会倒逼医共体主动控制医保收入争取结余,由于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治未病中具有独特优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会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治未病。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19年10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
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医共体势必会加大投入建设中医药治未病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药服务,促进中医养生的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和推广普及。前段时间,柳州中医院推出一系列药膳养生食品:药膳奶茶、药膳蛋糕、药膳饺子,食品由中医专家基于“药食同源”的理论调配而成,得到消费者青睐和打卡好评,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柳州中医院药膳奶茶和药膳蛋糕(图源:柳州通)
因此中医药专家可以针对本区域的地理气候,结合人群体质和生活方式以及常见疾病特点进行研发药食同源产品,由医共体共享中药房统一采购加工和配送,由于药食同源产品不占用医保基金,既能提高群众的疾病预防能力,又能有效降低医保收入。
三、推动医共体中药饮片的统一管理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的“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机制推动医共体进行药品的统一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因此药品的统一管理也是是医共体建设评判标准之一,县域医共体对药品耗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统一用药目录等,但是中药饮片由于受每个省份的炮制规范和中医生用药习惯不同而没有统一,目前仍然没有纳入国家省市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与此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年7月联合印发《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中药饮片供应中心和共享中药房,统一中药饮片采购、调配、炮制、煎煮和配送服务”。中医院医共体统一中药饮片用药目录和采购,与每家医疗机构独立分散的采购相比较,增加与中药饮片配送商谈判的话语权,以量换价,医共体通过构建中药饮片管理平台和共享中药房管理系统对中药饮片进行统一使用管理,与医共体成员单位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提升运行效能和中药服务能力。
作为国家两个医共体建设试点省份浙江和山西,在2020年11月27日同一天,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健康发展的决定》,山西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山西省保障和促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办法》,意味着法律层面保障医共体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医共体及共享中药房的建设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构建县域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郁建兴,涂怡欣,吴超.探索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国方案[J].治理研究,2020(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