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使脑出血患者成功站起来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在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卒中居第二位。北方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北方地区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脑出血发病凶险,致死致残率高,30天死亡率可达35%-52%,约半数的死亡事件发生在脑出血后24小时内,在病后6个月生活能自理的患者比例不到20%。
2018年6月份李晓东主任负责神经外科工作以来,特别提倡用“精准微创”的最新理念指导神经外科的一切工作,以患者最大获益为根本目的。对脑出血患者实行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软通道置管引流、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手术、显微镜下骨瓣开颅分侧裂血肿清除等个体化治疗。
对于脑实质出血40-60ml的患者,李主任主张神经内镜微创治疗。
对于出血量60-80ml的患者,李主任主张开颅清除血肿,术后还纳骨瓣。
对于脑室出血或脑出血破入脑室(未形成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李主任主张行腰大池置管引流。
在李主任规范神经外科脑出血治疗后,科室脑出血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下降。
人们常说脑出血患者非死即残,近期科室收治一名脑出血患者,不但保住了生命,而且患者重新站起来,回归社会。
患者郑先生,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在当地医院神经内科保守治疗10余天,患者左侧肢体功能未见任何好转,且肌力逐渐下降,故转入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10余天后患者左侧肢体肌力0级。神经内科邀请神经外科李晓东主任会诊,李主任详细向患者家属交代,患者虽然神清语明,但因血肿压迫,左侧肢体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如清除颅内血肿,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同时减少血肿吸收释放氧自由基等毒性产物,患者左侧肢体肌力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家属听到李主任对病情的讲解后,同意行手术治疗,转入神经外科。
李主任为患者实施神经内镜微创治疗脑内血肿,术后患者经过治疗,左侧肢体肌力恢复,可下床行走,家属为表达感激,为神经外科献上两面锦旗。
以往对于这样的患者,尤其是复查头部CT高密度影不多,大多数患者家属会继续选择保守治疗,如果继续保守治疗,患者肢体功能就得不到恢复。对于脑出血恢复期的患者,进一步检查核磁,可以更准确判断出血量的多少。
为什么脑出血患者要选择神经外科就诊呢?
1、对于脑出血处于急性期的患者,脑出血量随时可能会增加,在神经外科可以随时实施手术。
2、对于脑出血量多、已形成脑疝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患者存活的唯一手段,所以必须选择神经外科就诊。
3、对于脑出血量达到手术指征,但没有形成昏迷的患者,因患者会出现脑水肿及血肿分解产物会进一步破坏患者神经功能,故也应到神经外科尽早清除血肿,早期恢复神经功能。
神经外科治疗脑出血不但要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更要保证患者的功能(如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等),所以神经外科是治疗脑出血最规范、最恰当、最理想的科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