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首例!脑中植入“起搏器”,5年“帕友”瞬间不再手抖

2020
12/23

+
分享
评论
福建卫生报
A-
A+

什么是帕金森病DBS手术

手脚不“听话”,

不是“哆嗦”就是“僵”,

越来越多老人出现这样的毛病,

泉州65岁的陈老伯已经这样生活了5年。


好在,前不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以下简称“福医二院”)神经内外科团队

为老人开展泉州市第一台全麻下立体定向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极植入手术,

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

实现DBS电极的精准植入。

术中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据了解,帕金森病(PD)是一种老年常见病,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达1.7%,我国目前有超过200万帕金森病患者,居世界第一。  

5年前,陈老伯就患上帕金森,左手开始无缘无故地抖个不停。眼看父亲的病情逐渐加重,发展至双侧手抖,儿子陈先生也十分着急,经朋友推荐,赶忙带着老人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帕金森门诊接受治疗。


很快,接诊的陈春暖副主任医师了解陈老伯的病情后发现,老人不仅抖动厉害,还有肢体僵硬和行动缓慢。经过几次调整药物,症状改善有限,建议陈老伯行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



 

 
“早期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俗称药物的“蜜月期”,但经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后,逐渐出现药物疗效减退和运动并发症。”陈春暖说,尤其是肢体抖动患者,往往药物效果欠佳,这就需要手术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  



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11月11日,福医二院神经外科杨福兴副主任等医师为病人进行全麻下立体定向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极植入手术,手术顺利,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及术后CT验证,电极精准植入术前规划的靶点。


术后一月,陈老伯返回医院进行开机前评估,顺利完成开机,在程控参数相对较低的刺激下,症状已经明显改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神经内外科DBS治疗团队



 
小贴士:什么是帕金森病DBS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疗法,俗称脑起搏器,可以显著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用药量,从而减少运动并发症,同时可一定程度延缓疾病进展。


DBS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运动障碍疾病,是在脑内核团或特定脑区植入刺激电极,通过脉冲电刺激调控相关核团或脑区的功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该疗法在国内已经开展20余年。


帕金森病的DBS手术属于微创、可逆、安全性高的手术,是口服药物的有效补充。对于PD病人,进行DBS手术的时机选择很重要,一般病程5年以上,已过药物“蜜月期”,出现运动并发症就可以考虑做手术了。对肢体抖动明显的,可放宽病程年限。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 张鸿鹏 

通讯员:曾婧琦、王财元

编辑:小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起搏器,首例,帕友,陈老伯,DBS,电极,药物,蜜月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