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看病贵,问题关键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记者:王营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今年1-9月,我们省内医共体向下转诊达到17.9万次,平均每个县级医院向乡村卫生院下转1100多人次,打破了下转上易、上转下难的瓶颈问题。”12月22日,在“巡礼十三五”系列发布会(浙江专场)上,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平强调。
2019年,千呼万唤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名单出炉,山西、浙江作为两个医共体改革试点省份,相继立法保障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发展。其实早在国家名单公布之前,2019年3月,浙江省已经列出县域医共体建设55项重点任务清单,要求全省医共体建设对标发力。如今,在县域医共体的作用下,浙江省“大病不出县”正渐行渐近。
每天近5000名县医院医生在乡镇坐诊
近年来,浙江省在深化医改、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开展积极有益探索。以县域医共体为例,浙江省208家县级医院、1063家乡镇卫生院整合成161家医共体,全部由二甲以上医院牵头,打破原有层级分割,实行扁平化管理和垂直化运行。通过省市三级医院的技术下沉和管理下沉,来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从城市医院强到县级医院强的发展。
张平,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图片来源中国网)
张平举例道,“我省54家城市三级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通过双下沉、两提升,县级医院的手术台次数年均增长15%,目前所有县级综合医院都能够开展胃肠手术,整体实力得到大大加强,县级医院的龙头学科达到166个”。
“我们医共体的目的是要使县级医院的技术和服务延伸到乡镇和基层,除了161家医共体完全按照一家人、一本账和一盘棋的体制机制进行运行外,我们还要求业务垂直化、管理扁平化。”张平解释道,目前,全省平均每天有将近5000名的县级医院医生是在乡镇卫生院进行定期的排班工作,也就是说一名医生也许今天在县级医院手术,明天就可能在在乡镇卫生院坐诊。
通过扁平化管理垂直化运行的方式成效如何?张平给出一组数据,2019年乡镇卫生院门急诊、出院人次分别增长12.4%和11.3%,89%的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增幅要高于县级医院门急诊人次的增幅。全省95.7%的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门诊手术,170家卫生院恢复或新开展一二类手术。
张平强调,“原来我们病人从下级医院转往上级医院的很多,但是从上级医院转往社区、转往基层去康复的不多,但是现在我们正在改变这种局面”。
张平表示,县域医共体建设使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梯次、均衡分布。这也是浙江省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在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和重点推动的一项工作。
2015年到2019年,浙江省县域就诊率、基层首诊率分别从82.1%、49.9%提高到88.3%和52.7%,有序就医格局加快形成。
“百医进百村”,
乡镇分院业务量同比提高16.06%
浙江省开化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浙皖赣三省七县的交汇处,是浙江西大门,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好地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示范地。
开化县通过牢固树立“小县城也要大健康”理念,结合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2家公立龙头医院既有紧密型特征、又有竞争性特质、还有合作性特点的实际,整合县域医疗资源,以“竞争+合作”模式成立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牵头的两家医共体,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整体纳入。
鲁霞光,浙江省开化县县委书记(图片来源中国网)
据开化县县委书记鲁霞光介绍,开化县打造管理共同体,成立了县域医共体管委会,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医疗机构协同作战的组织架构。同时整合全县的公立医疗机构,构建与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总院,疾控中心、妇保医院为专科联盟,乡镇卫生院整体纳入的“2+N”的医共体架构,设唯一的法定代表人,强化党建统领,实现党委下的院长负责制。自主管理医共体内部的职称业务等发展,真正从“各自为政”,变为“一家人”。
鲁霞光指出,在大病不出县方面,开化县巩固深化县级医院与省市医院合作办医,做强县级龙头,依托浙医二院、浙江医院等城市的三甲医院,建成了康复医学、中医肾病等十多个省市特色学科。同时,通过乡贤专家驿站、中医创新驿站等平台,引进省内外的知名专家下沉帮扶。比如借乡贤回归工程开展“博士家乡行”活动,建立了16个乡贤的专家工作站,目前全县日均有10余名省市专家来开化坐诊,专家的门诊量年均2万人次。
小病不出乡方面,在15个乡镇分院全部开设全专科的联合门诊。组建120支“总院专科医生+分院签约医生+驻村医生”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进村入户。同时大力实施“百医进百村健康进万家”专项行动,县级专家定期下乡轮岗一次,乡镇医生每周必须下村坐诊一天,对全县100余个还没有卫生室的行政村实现驻点服务全覆盖。同时,通过流动医院、巡回医疗车,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健康服务。
近两年来,开化县乡镇卫生院的首诊率从52.32%提升至64.05%,全县域的就诊率从81.8%提高到90.75%。今年以来全县公立医院医疗总费用同比下降7.19%,乡镇分院业务量同比提高16.06%,分院的医务人员年收入增幅在10%以上。
“定、分、合、管”
多元支付方式改革,降低就医负担
破解看病贵,问题关键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化县在县域内通过实施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今年全县职工的医保和居民医保支出同比分别下降1.88%和3.84%。
据鲁霞光介绍,开化县重点突出“定、分、合、管”四个关键字,来实施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有效地降低群众的就医负担。
“定”就是定总额,以上一年度的医保基金决算总额为基础,确定下一年度的医保基金的预算。近两年来,全县的医保基金按年增长10%来确定,比如说2019年和2020年,结算的总额分别增支三千万和四千万的额度。
“分”分蛋糕,将全县的医保资金总盘子按照服务体量、人均基金的支付水平分给全县的两家医共体,县人民医院总院、县中医院总院,并实现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倒逼医共体通过吸引群众县内就医,避免重复检查等方式来控费,实现群众看病省钱,基金支出下降,医院服务提升。这里有个数据,今年以来,全县职工的医保和居民医保支出同比分别下降1.88%和3.84%。
“合”强合力,全县通过实现医保差异化报销政策,实施百名医生进百村、健康巡诊等机制措施,合理促进分级诊疗。比如群众在乡镇的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比例就在县一级医院,比例要高10%。家庭医生签约患者还可以在这样一个比例基础上再提升3%。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是实实在在的费用下降了,得到实惠了。解决了大医院门庭若市,乡镇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今年以来全县乡镇的住院人次较医共体改革前增长了138.5%,向下转诊率显著提升。
“管”严监管,通过开发医保智慧监管和聘请第三方的专业稽查,来精准排查并处置有可能发生的医保套高、分解入院等违规行为和重复检查等不规范诊疗行为,严控不合理的收费现象来切实地降低群众就医支出。
责任编辑:富谷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