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新确诊人数最多的癌症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
数据显示:
❖ 2020年全球1930万人新确诊癌症,近1000万人死亡;
❖ 每5人中就有1人将在其一生中患癌症;
❖ 每8名男性、每11名女性中就有1人将因癌症而死亡;
❖ 癌症诊断后5年生存人数约为5060万;
❖ 乳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
❖ 预计到2040年,全球将有2840万人被确诊癌症。
一、乳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
▲2020年,全球主要新发癌症类型、人数及占比(数据来自IARC官网,药明康德团队制图)
▲2020年,全球主要死亡癌症类型、人数及占比(数据来自IARC官网,药明康德团队制图)
世界范围:
全球有超过226万女性患乳腺癌,约占所有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1.7%,占女性新确诊癌症人数的24.5%,居女性癌症发病人数的首位。在新确诊的患者中,每8人就有1人是乳腺癌患者。
同时,有超过68万人死于乳腺癌,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6.9%,占全球女性癌症死亡人数的15.5%,也是全球女性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
▲2020全球女性癌症死亡人数 (数据来自IARC官网,药明康德团队制图)
中国数据:
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57万,其中乳腺癌患者有超过41万,约占中国所有新确诊癌症人数的9.1%,占中国女性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9.9%,是女性中发病人数最高的癌症。在新确认的女性癌症患者中,每5人中就有1人是乳腺癌。
同时,有超过11万人因乳腺癌死亡,约占中国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3.9%,占中国女性死亡人数的9.9%,居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
▲2020年中国女性癌症发病、死亡人数(数据来自IARC官网,药明康德团队制图)
二、乳腺癌及其伴侣抑郁率高
虽然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乳腺癌对女性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一旦被确诊乳腺癌,患者往往要面对疾病打击、心理失衡、焦虑抑郁、工作危机、经济压力,甚至家庭变故等等。
在我国,手术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也伤害了“乳房”。术后,女性要面对的,除了胸壁凹陷、变薄、斜肩或脊柱侧弯等外形损伤及生理创伤,还有由此诱发的心理创伤。据国内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中,抑郁症发生率11.6%-52.9%,焦虑症发生率14.9-61.9%。97.5%的失乳女性感到焦虑,93.3%的失乳女性自卑感增强。
不仅女性患者要承担精神痛苦,其伴侣也承受着鲜为人知的精神折磨。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期刊《癌症》的研究显示,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男性伴侣患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比例,比常人群高出40%,且女性患者的病情越严重,男性伴侣患抑郁症的风险也越高。若女性患者因乳腺癌死亡,其男性伴侣患抑郁症的几率达到正常人的4倍。
避免乳腺癌伤害的最好办法就是早诊早治。随着钼靶筛查的普及,早期诊断率大幅度提高。而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95%。因此,女性要多关注自己的乳房,学会自查,以尽早发现可能的病变。
三、乳腺癌早期的5种症状
1. 乳头内陷
如果不是先天性乳头回缩,二近期发现乳头缩回,这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要引起警惕。
2. 乳头溢液
乳头出现自发性的血性分泌物,通常是病变的征象。这往往会在内衣里留下痕迹,要提高警惕。
3. 乳房皮肤凹陷
做这个动作自查:举起一侧手臂,高过头顶,使胸肌收缩,这时观察同侧乳房的皮肤,如果有酒窝样的皮肤凹陷,一定要尽早就医。
4. 乳头皮肤干燥脱屑
如果乳头突然变得干燥,呈片状、鳞状的脱屑样外观,并向外扩散到乳晕和乳房,排除皮肤干燥且症状持续不缓解,可能是乳腺癌早期迹象。
5. 腋窝区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容易向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有时候腋窝区有肿块,而乳房区则没有,很多人没引起重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女性,筛查体检最可靠。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指南》推荐女性40岁开始进行乳腺筛查。乳腺癌筛查40岁以上普通人群,B超和钼靶是早期筛查的基本项目,建议普通人群最好40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B超检查,1~2年做一次钼靶检查。
乳腺癌筛查几类特殊人群需要更早和采取更多方式来筛查:
❖ 有家族遗传病史者,如果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患有乳腺癌,那么其患病风险会明显升高;
❖ 乳腺有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属于高危人群;
❖ 乳房部位经历过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如接受过胸部放化疗的肺癌患者。
这几类人建议在30-35岁就开始定期筛查,并且缩短筛查间隔,每年一次钼靶检查,6-12个月做一次B超检查,必要时每年再做一次核磁共振。
四、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
大多数早期乳腺癌多有机会进行保乳手术,同时需接受辅助放疗以减少复发风险。通常,术后为期数周的全乳放疗是标准治疗。
为了优化乳腺癌的医疗,美国外科医师学会癌症委员会制定了关于术后辅助放疗指征和时限的质量指标。
MASTRT质量指标规定:对于引流区域阳性淋巴结≥4枚的乳房切除术后女性,应于乳腺癌诊断1年(365天)内推荐或给予放疗;
BCSRT质量指标规定:对于70岁以下的保乳术后女性,应于乳腺癌诊断1年(365天)内给予放疗。
中国国家卫健委会发布的《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指出:原则上,所有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均需接受放射治疗。对年龄>70岁、乳腺肿瘤≤2cm、无淋巴结转移、ER受体阳性、能接受规范内分泌治疗的女性患者,可以考虑省略保乳术后放疗。
该版诊疗规范指出:三维适形及调强照射有助于改善靶区内的剂量均匀性,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更好的处理乳腺与区域淋巴结照射野的衔接,在乳腺体积大、需要进行区域淋巴结照射的情况下更有优势。同时,推荐采用CT定位并勾画靶区,将CT图像导入三维计划治疗系统上进行计划评估,以准确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
参考资料:
1.2020-12-16 e药环球《权威报告丨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30万,肺癌不再是最常见癌症!》
2.2020-09-27生命时报公众号《超40岁女性每年都应筛查乳癌!这8类人尤其要当心》
3.2018-11-27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