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节气养生】冬至将至

2020-12-21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记得吃饺子!

 


 

 

冬至节气


 

 



 

 

“夫冬至之节,阳气始萌”,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古人很重视“四始”,即岁始、时始、日始、月始。春节是岁始,立春是时始,冬至是日始。“一年之中,冬至日起,白昼由短而长,亦可谓日始。”


 

 



 

 

冬至起居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冬至饮食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至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而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在冬至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 ,均属美味,在冬至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进补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还有一 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北方食饺,南方食粑。

冬至如年,糯米做圆。

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萝卜,夏至姜。






 



 

 

冬至养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有一句俗语“气始于冬至”。从冬至开始,生活活动从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

1、精神调养

冬至时节精神调摄仍以静养为主,保持心境清静,宁神定志,以顺养初生的阳气,保持良好的修养,做到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精神畅达。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多做一些休闲娱乐,以振奋精神。

2、起居调养

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冬至是一阳初生的重要时刻,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中医养生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需要小心保护,精心调养。冬至时节睡好“子午觉”不但有助于一天之中阴阳之气的更替,更有助于一年之中阳气的生长,以期下一年的阳气充足,少生疾病。

3、饮食调养

冬至时阳气初生,饮食养生宜顺应体内阳气潜藏,饮食性味宜减咸而增苦,补理脾胃。在饮食选择上,可以选用牛肉、羊肉、狗肉等血肉有情之品来滋养脏腑,可多吃核桃、芋头、枸杞、海参、羊肾、益智仁、杜仲等补益肝肾之品或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4、运动调养

冬至时节可进行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但要做到劳而勿过,避免损伤阳气,尤其是冬至当天应少运动或不运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节气,养生,将至,阳气,饮食,子午觉,食物,冬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口腔科医生这样说“早期矫治”
    打开APP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 最高调的“造假者”——口腔修复
    打开APP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 中医预防流感
    打开APP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