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
莆田28岁的小伙陈扣(化名)饱受胃部不适困扰,年纪轻轻的他胃酸多、胃反复疼痛、上腹部常常难受,中西药都调理过,但效果甚微。
胃镜检查发现,陈扣的胃部反复多发胃溃疡,考虑到存在恶变的可能性,当地医生在与陈扣及其家属多次沟通后,切除了他大部分的胃。
但噩梦并没有消失,术后再次胃镜检查发现,在胃肠连接处,新的溃疡又默默生长出来……
几经波折,陈扣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经过详细的检查, 医生们终于揪出了罪魁祸首。原来,陈扣的胰腺上长了一个2厘米大的胃泌素瘤,正是这个罕见的神经内分泌瘤导致了难治性、反复发作的胃溃疡。
手术切除胃泌素瘤后,陈扣终于摆脱了胃部不适,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最新研究表明,近30年来,罕见癌症神经内分泌肿瘤全球发病率已增长了5倍。它男女老少通杀,除了头发和指甲,可以长在全身各处,大多数喜欢在消化系统“安家”,却有着一个特别的名字“神经内分泌肿瘤”。
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叶建新主任医师说,神经内分泌瘤其实很复杂。
首先神经内分泌瘤不是 “一种”肿瘤,而是“一大类” 肿瘤的统称。
由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布在人体的诸多器官和组织中,所以神经内分泌肿瘤就有可能发生在全身各部位,如胃肠道、胰腺、肝、支气管和肺 、肾上腺 、甲状腺、泌尿生殖系统等等,其中55%~70%发生于胃肠道和胰腺。
其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也比较困难。
“ 神经内分泌瘤依据其产生的激素能否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种。功能性的最初表现大多也是非特异性的 ,如胃溃疡 、拉肚子、腹痛、血糖波动、支气管痉挛 ,甚至心脏病等症状。”叶建新介绍,“而无功能性的可能仅在血、尿液检测中可检测到胰多肽等激素升高而无相关症状,或仅存在肿瘤压迫症状导致诊断困难。”
因为病因和诱因不明,神经内分泌瘤目前预防困难。如有皮肤潮红、出汗、哮喘、腹泻、低血糖、难治性消化道溃疡等,应及时就诊相应科室,经过内镜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后若需要手术治疗则转诊外科。
对于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普通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定期体检。特别是国人好发于胃肠道及胰腺,胃肠镜、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无症状的神经内分泌瘤。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刘伟芳/文
编辑:冰阔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