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治疗后长了一身红斑,医生却“置之不理”,原因竟是......
2018年3月,刘先生受凉后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症状,CT检查发现左肺部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穿刺行病理检查证实:肺鳞癌。
刘先生65岁,正享受儿女有成,子孙绕膝,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好时光,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全家都慌了神。
所幸,刘先生的肿瘤处于早期,他接受了肺癌根治手术,术后病理提示是Ⅲ期肺鳞癌。为预防复发,刘先生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放疗和化疗。
虽然治疗过程中经历了恶心呕吐、脱发、乏力等种种不适,但他一直咬牙坚持,却不想肿瘤比想象的更加顽固。2019年1月,刘先生咳嗽加重,CT提示肿瘤局部复发。短时间内肿瘤再次复发,意味着肿瘤对放化疗的抗拒,后续治疗不容乐观。
抱着一丝希望,他们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免疫治疗科,寻找新的疗法。免疫治疗科的专家团队对刘先生的病情充分评估后,建议他尝试PD-1抗体免疫治疗。刘先生分别于2019年1月23日和2月13日接受了2次PD-1抗体治疗。
刚开始的半个月,刘先生没有任何治疗相关的不适。半个多月后,刘先生双手及全身皮肤开始出现皮疹,口腔粘膜也出现了明显的糜烂,并逐步加重。
免疫治疗科专家团队判断这是由PD-1抗体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程度已达到了Ⅲ级。依据治疗指南,刘先生应停止PD-1抗体的应用,且需要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不良反应。
彼时的刘先生非常沮丧,眼看最后的希望就要破灭了。这个时候,主管医生带了一个好消息,CT检查发现刘先生的肿瘤开始缩小了!
在免疫治疗科的例行疑难病例讨论会上,通过分析刘先生的情况,大家有了这样一个设想:按治疗指南需要给予糖皮质激素系统治疗,抑制皮肤的免疫反应,但这样毫无疑问也会将已活化的抗肿瘤免疫力给打压下去。如果患者应用PD-1抗体后出现不良反应,那么有意延长不良反应的时间,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免疫活化时间更长一些,是不是能取得更好的抗肿瘤治疗效果呢?
再三研判下,大家一致认为应在密切观察病情的情况下,推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密切关注避免出现脏器功能损害或威胁生命的严重后果。在与病人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刘先生选择推迟应用糖皮质激素。
坚持半个多月后,刘先生的皮疹继续加重,由点状融合成片,局部也出现破溃。延迟全身应用激素治疗,让他的生活质量难免受到一些影响。但这些付出证实是值得的,再次复查CT时,他的肿瘤已接近于完全消失(见下图)。
左肺门局部肿块明显缩小,近于消失
可是,刘先生的皮疹还在加重,综合考虑后,给予刘先生静脉应用甲强龙80mg/天治疗,逐步减量。皮疹很快得到了控制,刘先生也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就在上个月,刘先生进行了全面复查,CT显示肿瘤处于几乎完全消失的状态,皮疹也已完全消退,刘先生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专家说
PD-1抗体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只有2年多时间,大家对其副作用认识不明,对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缺乏经验,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
目前,虽然对PD-1抗体的副作用有了需要应用激素系统治疗的理念,但却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只要PD-1治疗出现了不良反应就用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其实这样也是非常不合理的。
激素的应用应在指南的指导下个体化应用,出现严重的免疫不良反应时,要及时足量应用。但在不良反应可控的情况下,要尽量推迟或减少激素用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抗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审核:庞红卫
编辑:常 榕
作者:杨勇豪
图片由免疫治疗科提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