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HBsAg水平预测HBsAg清除的能力显著优于HBcrAg和HBV RNA

2020
12/18

+
分享
评论
雨露肝霖
A-
A+

其中治疗中HBsAg水平的预测能力显著优于基线指标。


编者按:临床治愈是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有效预测可帮助慢乙肝患者适当地调整治疗策略,提高临床治愈的机会。最近Lim Seng Gee教授团队发表在AP&T上的最新研究显示,对于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治疗的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HBsAg水平预测72周HBsAg清除的能力显著优于HBcrAg和HBV RNA,其中治疗中HBsAg水平的预测能力显著优于基线指标。

研究方法

该研究分析SWAP研究中209例完成48周治疗疗程的慢乙肝患者(对照组40名,序贯组87名,联合组82名)。

 
纳入这部分患者中基于PEG IFNα治疗的114例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分析其第72周HBsAg清除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BsAg、HBcrAg、HBV RNA和其他指标对其的预测能力。  

研究结果

0

1

联合治疗组的病毒学复发率低于序贯治疗组

基于PEG IFNα治疗的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岁,85%为男性,7.9%有肝硬化。13%获得HBsAg清除,其中序贯组为12.5%,联合组为13.8%。HBsAg清除和未清除的患者的基线特征(除了相关生物标志物外)相似。

序贯组患者NA停药后出现部分HBV DNA复发情况   ,治疗结束时HBV DNA阳性患者从50.6%提升到随访结束时的86.2%。联合组治疗结束后HBV DNA阳性患者无明显变化(6.3% vs. 7.3%)。    

0

2

基于PEG IFNα治疗的慢乙肝患者HBsAg呈显著下降趋势,HBV RNA阴性比例显著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基于PEG IFNα治疗组的HBsAg呈显著下降趋势(P = 0.036)。PEG IFNα治疗组中,与未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相比,HBsAg清除组的HBsAg显著下降(P < 0.001)。

与对照组相比,基于PEG IFNα治疗的患者HBV RNA阴性比例显著增加(P < 0.001)。与序贯组相比,联合组中HBV RNA阴性比例显著较高(P < 0.001)。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中,HBV RNA阴性患者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且HBV RNA水平呈下降趋势。

联合和序贯组HBV RNA水平

获得与未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HBV RNA水平

HBsAg清除的患者中,HBsAg随时间逐渐降低,HBV RNA的降低主要发生在前12周,随后趋于稳定,而HBcrAg随时间无实际变化。

病毒(HBV DNA)复发的患者中(仅对序贯组的患者进行分析),HBV DNA平均增加7 log IU/mL,48周后HBV RNA仅有少量增加,而HBsAg和HBcrAg随时间无明显变化,并且与病毒载量的增加无关。

0

3

相比HBcrAg和HBV RNA,HBsAg水平对第72周的HBsAg清除的预测能力显著更强

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HBsAg(HBsAg0)、基线HBcrAg(HBcrAg0)、基线HBV RNA(HBV RNA0)和第8周HBsAg(HBsAg8)预测第72周HBsAg清除的AUC分别为0.916、0.649、0.542和0.963。HBsAg的预测能力显著更佳,其中8周的HBsAg的预测能力最好基线HBV RNA、基线HBcrAg、治疗方式、年龄和性别的预测能力较弱。
通过多种模型的分析比较,多因素模型 32是预测第72周HBsAg清除的最佳模型。该模型包括治疗方式、年龄、性别、基线HBsAg、基线HBcrAg、基线HBV RNA、第4周和第8周HBsAg,其对72周的HBsAg清除率预测具有 最高AUC = 0.988(95%CI:0.97)、100%敏感性和95.9%特异性。但与上述单因素模型的结果比较可见,除HBsAg以外的其他因素对HBsAg清除的预测能力的贡献是微弱的。

   肝霖君有话说

为帮助慢乙肝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治愈疗效,临床上也开展了大量生物预测指标探索的相关研究,主要有HBsAg、HBcrAg和HBV RNA。本研究显示基于PEG IFNα治疗的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中,HBsAg预测能力显著优于HBcrAg和HBV RNA,且治疗中的HBsAg预测能力显著优于基线。但是本研究只分析了治疗中的4周和8周HBsAg的预测能力,并未分析常见的12周和24周HBsAg的预测能力。

2017年中国《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共识》也指出,PEG IFNα治疗24周的HBsAg水平可更好地预测患者的治疗疗效,从而适时调整治疗策略和治疗疗程,最终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Lim SG, Phyo WW, Ling JZJ, et al. Comparative biomarkers for HBsAg loss with antiviral therapy shows dominant influence of quantitative HBsAg (qHBsAg)[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HBsAg,HBV,HBcrAg,患者,RNA,基线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