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体育锻炼!
最近快期末了,高校开始体育测试。
各种搞笑视频流出,全是在逃的体育废柴。
来源:微博
你先别笑了。
现在是百米冲刺追公交,谁上学时候还不是散步到终点线的体育废柴。
但再废的运动小笨蛋,也终将跑进冲刺追公交的成年。
最开始知道自己是体育废柴,可能是从一场自不量力的运动会开始。
普通项目垫底也不能说明什么。
“n人n+1足”这种趣味项目才能让废柴真正显性。
就是两人三足plus版 来源:微博
起跑了,队伍排成的“一”字,慢慢变成了“人”字。
不是返祖迁徙,也不是对抗空气阻力,只是队伍有个菜狗缺少力气。
躺赢是不存在的。
别人都在为队伍贡献力量,废柴跟自己的balance进行对抗。
哪指望跟上大家的步伐,只怕腰一软突然跪下。
眼前的队友不是队友,是无情的马达。
队友的口号也不是口号,是轰鸣的汽笛。
双腿已经脱离身体,像一具木偶,像队友的傀儡。
来源:微博
然而废柴拥有肉身,拥有灵魂。
用残存的肺活量发出求救:“慢点,我不行了。”
挣扎不可耻,但却没用。
下半身的知觉献祭赛场,一步步沦为半身不遂。
废柴就像一只蜗牛,从衣服里流淌下去。
好队友不抛弃不放弃,抓着衣服噌噌跑。
来源:微博
交警看了想吹哨,裁判看了只顾着爆笑。
嘲笑声、安慰声,炒热气氛心却很冷。
“生为废柴,我很抱歉。”
从此发誓告别运动会,永别竞技场。
来源:网络
然而,废柴不去找体育,体育也会过来找废柴。
期末体测,就是每个体育废柴的社会性死亡现场。
来源:网络
别人眼里,1500米跑废柴们都是溜达到终点的。
废柴本人的体验却是:极限、刺激、心跳加快。
尤其长跑的最后50米,简直是每次体测的高潮。
所有的光芒都向他涌来,所有的氧气都被他吸光,感觉自己就要失去重量。
分不清是奔向终点,还是在满地找氧气瓶 来源:微博
仰卧起坐就是尊严修罗场。
旁边同学身体轻松折叠,废柴只能躺在垫子上左右蠕动。
最怕同学热心辅助,自己的仰卧起坐变成同学的体前屈训练。
不仅是脊椎被践踏,人格也被摧残。
你见过的运动,就没有体育废柴能行的。
跳高的杆最高贵,体育废柴永远够不到。
来源:微博
三级跳的沙坑最亲切,栽满了体育废柴的脸。
来源:微博
没人能一直丢脸,除了运动场上的体育废柴。
这样的频率,搁谁谁都受不了。
废柴逐渐给自己洗脑,不是自己不行,而是自己真的讨厌体育。
能逃的体育课全逃了,不能逃的体测就找代跑。
没有人比他们更想毕业了,毕业就不再有体育课。
学龄16年,年年跟塑胶跑道斗智斗勇。
离开学校的时候还跟操场依依惜别,工作之后塑胶道是没有了,谁知道但还有通勤路。
前阵子,新疆跑步上班的妹妹火了。
视频里她呼哧带喘,左手拎兜,右手摆动,每一步都踏在了通勤赛道上。
底下有人评论,我要有这速度,上个月就不至于迟到被扣钱!
自打工作以后,当年的这些体育废柴,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体育精神致敬。
以前是上午第二节下课,十分钟广播体操,拖拖拉拉做不齐。
来源:soogif
现在九点的班,七点起,通勤一个小时,连走带跑,还不一定赶趟。
在北京上班朋友都知道,坐地铁40分钟,20分钟都是在站内跑的。
每个工作日,都是一次变形版本的体能测试。
车厢一停稳,全员变身竞走人。
上台阶下台阶穿通道,您着急还可以来个跨栏。
出了站就是短跑or自行车加速赛,反正通勤路凑个铁人三项轻而易举。
学生时代对配速完全没概念,体委嗷嗷喊好几遍“11秒3,最后一个,谁”,没人冒头。
现在公司楼下就是跑道的终点,自己掐表冲刺。
57秒,58秒,59!打卡成功!
大早上还啥也没干呢,微信运动步数至少都上千。
要说上班跑步是被时间逼的,那健身房真是体育废柴自己选的。
当年翘体育课去小卖部,现在花万八千买私教课。
找教练标准就一个:像体育老师,管得住自己。
好像在某个时间点,生活状态变得可逆了。
拉伸是跟教练现学的,跑步姿势是回炉重造的,26岁了才正式分清了哪块是二头肌,哪块是三头的。
有氧半小时,力量半小时,拉伸十分钟。
来源:soogif
汗水盖浇全妆,动作力求标准,体重和快乐挂钩,三亿人上冰雪都得有我一个。
出差半夜十点也在酒店健身房打卡的成年废柴,看着也是有点一雪前耻的意思了哈。
要说还是成年废柴有招,无绳跳绳甩的再快都抽不到自己脸上。
健身房没时间去,健身环总买得起,实在不行,在屋里就能《舞力全开》。
白领小翟不承认十年前的自己是废柴,最多就是体育项目的个别偏科。
回忆起上学那会儿,椭圆机上的小翟憨憨一笑。
虽然以前撅着屁股预备跑连姿势都不对。
来源:微博
但不妨碍自己也幻想着,没准也是个本土版本的樱木花道,早晚出息那么一回。
于是废柴的没天赋,生生发展到了后天努力。
在skp附近最高级的健身房办的卡,年费都要上万,训练是一对一的,可感受却被无情打了折。
“你有过想要加速,可身体零件吱嘎吱嘎响的感觉吗?”
当年绑着沙袋练速度,现在绑着绷带上跑步机,身体零件不行了。
996之后的健身人儿,哪里算得上是娱乐?
最多就是成年人给自己开的一节防抑郁体育课。
要说小时候的体育课咋能那么快乐?
大概是因为那青春里为数不多的喘息时刻吧。
体能没全面发展起来,可精神头起码火力全开,就算跑不了最快,也能坚持磨蹭到终点。
来源:soogif
运动会是一年的盼头,吃吃喝喝跟着方阵变队形,鼓队旗手全是青春靓丽风景线。
啥才是真正的锣鼓喧天,看看以前。
来源:soogif
没人好意思说自己报名,是为了什么集体荣誉感,怕土,但都是实打实在为班级卖力气。
不需要多努力去冲第一,能跑的去跑,能跳的就跳,实在不行,咱还可以给广播站投个稿。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不知道喊了多少遍,都没能理解其中的奥义。
可在毕业多年后的健身房里,我才发现。
长大,不仅仅意味着没有了被按头的学习,还少了赛道外玩命给你加油的那些兄弟。
没有集体,不需要重在参与。
体育它摇身一变,就成了成年人的自律游戏。
我们的人生,在回到自己手上的瞬间, 不得不全速发力。
田径场上的十条分赛道,俨然变成了一个人的踏板游戏,跑不到5km都觉得失掉了胜负欲。
可我们好像早都忘了啊,过去那个一抬脚就栽到沙坑的废柴,混日子都混得贼开心。
-End-
「喜欢就点赞」
原文作者:笑我,编辑:奇妙,视觉:奥西。本文转载【ONE文艺生活】微信公众号,韩寒主编的ONE·一个 文艺阅读应用官方公众号,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关注可搜索微信号:one_hanhan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