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提醒身边有养宠物的家人朋友!
近日,一则浙江杭州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报在网络中流传。
12月14日下午,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前述文件内容属实。
简报中称,11月19日17时30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现住址为萧山区的1例狂犬病例。萧山区疾控中心联合杭州市疾控中心、滨江区疾控中心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调查处置。
文件称,患者姜某为女性,是萧山区金惠中学初二在读生,其与父母及弟弟共同居住于萧山区北干街道兴议村。
姜某于11月6日晚餐后在家中出现右手发麻感觉,并伴有疲乏,周身不适,但其与家人未引起重视,未就诊;8日凌晨2时许呕吐2次,并伴有出冷汗、头晕、头痛等症状。
8日上午,姜某前往省儿童医院滨江院区内科就诊,医院予抗感染、抑酸、补液等对症处理;8日晚其呕吐加重,伴呕血、大量出汗、畏光等症状,转急诊抢救室;9日姜某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进一步加重,被收入PICU治疗,因其烦躁不安,医院予以镇静等对症治疗。姜某自13日开始逐渐进入昏迷状态,16日开始出现瞳孔散大,目前已处于脑死亡状态。
简报中说明,因家属称姜某几个月前曾被自家狗咬伤过,结合其脑影像等表现,医院考虑狂犬病可能。17日,医院采集其唾液、脑脊液等标本送华大基因进行高通量基因检测,19日,华大基因报告从前述唾液标本中检出狂犬病病毒基因序列,姜某被确诊为“狂犬病”。
经调查,姜某家今年3月曾从外捡回一只流浪狗,因4月该犬出现乱咬犬笼等异常情况,持续约2天后,他们将该犬丢弃,不知去向。家属否认患者曾被该犬致伤。
今年5月他们从朋友处带回一只小狗饲养,9月该犬曾咬伤姜某弟弟(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姜某曾向家长说起自己在7月也曾被该犬伤过,但未被重视,故未处理伤口,未就诊,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家属称该犬未注射过狂犬病疫苗,无异常表现,姜某发病后该犬已被丢弃,现不知去向。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狂犬病病死率几乎百分之百,我国约有95%的狂犬病是由狗或猫咬伤、抓伤引起的。
狂犬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疾病,一旦发病 ,病死率 100% 。
所有哺乳动物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
犬科(狗、狼)、猫科、翼手目(蝙蝠等)易于感染;
我国90%以上的狂犬病由狗致伤引起,欧美等地区以野生动物为主。
咬伤、抓伤是最常见的途径;
发病的动物舔舐破损的皮肤或舔舐粘膜(口腔、鼻腔、肛门等);
移植狂犬病死亡患者的器官也可以传播狂犬病;
暴露于蝙蝠。
被咬伤后,必须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伤口,并尽快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处置。
正确清洗伤口的方法:用肥皂水(或其它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自来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伤口,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冲洗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伤口。
Ⅲ级暴露者,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疫苗接种目前有“5针法”和“4针法”两种程序,两种在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没有特别的不同,同等重要、同等推荐,狂犬病疫苗对孕妇、哺乳期宝妈、儿童、老人均可接种。
误区一:被狗咬伤才去接种狂犬病疫苗,被其他动物咬伤不必打针。
狂犬病病毒不是只有狗可能携带,一般来说温血动物都有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比如猫、蝙蝠、狼、狐狸、猫鼬、浣熊、臭鼬等,被这些动物咬伤,也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误区二:只有被咬伤出血才有必要去接种疫苗。
被狗或猫的爪子抓伤,此时也一样需要注射疫苗。如果伤口初期肉眼无法判断是否有破损,可以用酒精擦一下伤口,如果有针刺样的疼,那就说明皮肤有损伤,应该立即接种疫苗。
误区三: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20年。
狂犬病的潜伏期是指从狂犬病病毒经损伤口或黏膜进入身体后到出现狂犬病症状前的这段时间。人狂犬病潜伏期长短是不一样的,通常为 1~3 个月,个别人可短至几天,长至一年以上,潜伏期在 10 年以上的罕见。转发提醒
身边有养宠物的家人朋友!
编辑:小枫
来源:福建卫生报综合红星新闻、福建疾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