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瘀血综合征如何预防
下腹坠痛、经量增多、腰酸背痛……
大多数女性出现上述症状时,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念头:我是不是得了妇科病?因此,他们往往会先到妇科就诊。最后开了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希望上述症状能有所改善,但停药又立刻复发。
实际上,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但妇科无法治疗的话,很有可能是盆腔淤血综合征在作怪!
今年3月,小梦在月经前后频频感到下腹坠痛。起初小梦没有在意,以为是痛经,可没想到这一痛竟然足足痛了6个月。
自第一次出现下腹坠痛以来,小梦的疼痛始终没有得到缓解。后来逐渐出现了腰酸腰痛的症状,每到经期前后,疼痛就明显加重。
小梦没有妇科疾病病史,认为如此持续疼痛绝没有那么简单。几个月里,她跑了多家省级三甲医院,辗转了妇科、泌尿外科、疼痛科,经历了抗感染、电刺激等治疗,可疼痛始终没有好转,甚至有逐渐加重的情况。
症状加重也就罢了,多方诊治还找不到原因,治疗也没有效果,小梦几度临近崩溃。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梦在查阅国外相关资料时发现,盆腔静脉曲张、血流瘀滞会引起下腹持续疼痛。于是小梦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血管介入中心蒋劲松主任的诊室。接诊小梦后,蒋劲松仔细询问病史,查看相关病历资料,心中初步有了答案。
为真正明确疾病,蒋劲松又让小梦完善了相关辅助检查,最后得出的结论与他心中最初的答案完全契合,最终小梦被确诊为:盆腔瘀血综合征。
上个月,在蒋劲松的指导下,血管外科—血管介入中心医生冯锐为小梦进行了经导管盆腔静脉造影及卵巢静脉栓塞术。
“真的不痛了,腰也不酸了。”术后第1天,小梦便下病床开始了康复训练,术后第2天,小梦就顺利出院了。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产生原因很多,但本质上来说,它也属于一种“静脉曲张”。人的静脉主要负责将身体各部位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因此静脉中有瓣膜,以防止血液倒流。当血液流向心脏时瓣膜张开,让血液流向心脏,血液流走后,瓣膜就会闭合。
而盆腔静脉更加特殊,较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壁薄,缺乏由经膜组成的外鞘,没有瓣膜(盆腔的中小静脉只在它进入大静脉前才有瓣膜),缺乏弹性,穿行在盆腔疏松的结缔组织之中。这些特点使盆腔脏器的静脉系统就像一个水网相连的沼泽一样,能够容纳大量迅速流入的动脉血。当盆腔部位的静脉血回流时,任何使盆腔静脉流出盆腔不畅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能致成盆腔静脉瘀血。因而容易扩张和形成众多弯曲的静脉丛。
对于育龄妇女(20-45岁)而言,怀孕次数增加将会加大患盆腔瘀血的风险;久站、久坐族也因盆腔静脉压力持续增高,容易导致盆腔瘀血。此外,习惯于仰卧位睡眠者,由于子宫体的重力作用及膀胱充盈使子宫体向后移位,也可影响盆腔静脉血液的流出。
图片来自pexels
蒋劲松介绍,目前B超、磁共振能够发现迂曲的盆腔静脉,但诊断的金标准仍是进行介入盆腔静脉造影,确诊后可当即对迂曲静脉进行栓塞,从根本上减少瘀血缓解疼痛达到治愈的效果。
总的来说,盆腔瘀血综合征是比较难以预防的一个疾病,但“预防好过治疗”,针对盆腔瘀血征的病因,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重视体育锻炼,增强盆腔肌肉张力,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长期从事站立或坐位工作者,应适当活动。
▶采用不同的卧床或睡眠姿势,以消除疲劳,改善盆腔血液运动。
▶注意产后卫生,对促使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组织的恢复有很大好处。休息或睡眠时避免习惯性仰卧位,提倡两侧交替侧卧位,有利于预防子宫后位的形成。
部分来源:浙青网
宣传统战部综合整理编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