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为SAH。SAH又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
自发性SAH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或者动静脉畸形,其次是高血压脑出血。因此,急诊入院的患者在因SAH入院之后都会进行CTA或者DSA检查已明确诊断。进行相关的治疗之后,患者病情得到患者,但通常会在术后进行腰穿操作,也就是在腰椎2-3间隙进行扎腰穿针,那为什么要进行腰穿操作呢?
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后,寄存在蛛网膜下腔的血液可能会导致血管痉挛的出现,神经损害和脑水肿,也就是在近几年引申出来的早期脑损伤(EBI),这种症状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那么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术就会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着很多的优点。
1.将存在在蛛网膜下腔的血液进行一定的引流作用;
2.减伤沉积血液导致的脑血管痉挛和神经损伤;
3.减伤脑水肿的出现;
4.减轻患者因SAH所导致的头晕,头痛等症状,可以对病人患病后减轻一定的痛苦;
5.防止蛛网膜黏连,避免因SAH出现的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
6.明确颅内压情况,指导临床用药;
7.判断脑脊液常规,早期发现因开颅动脉瘤夹闭可能出现的感染症状。
常规腰穿操作是在病情稳定或者术后稳定的第2-3天,进行腰椎穿刺术,每天或者隔天进行一次,每次缓慢释放适量脑脊液,直至脑脊液变清,这样有利于病情的快速恢复。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其次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肿瘤、血液病、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经全脑血管造影及脑CT扫描未找到原因者。
病因中粟粒样动脉瘤约占75%,年发病率6/10万;动静脉畸形约占10%,多见于青年人,90%以上位于幕上;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占儿童SAH的20%;原因不明占10%。一般认为30岁以前发病者,多为血管畸形,40岁以后发病者多为颅内动脉瘤破裂,50岁以上发病者,则往往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脑肿瘤引起。
另外,吸烟、饮酒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密切相关。国外动物实验证明形成动脉瘤有3个因素:Willis环压力、高血压和血管脆性增加。吸烟能影响这3个因素,引起血压急性升高,在3h后逐渐回落,与临床所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几率在吸烟后3h内最高相吻合。吸烟还可激活肺巨噬细胞活性,促进水解酶释放,可引起肺损害与脑血管脆性增加,从而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率。大量饮酒可能引起高血压或其他包括血凝机制和脑血流之改变,可加速促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人报道,过量饮酒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是非饮酒者的2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