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术后,脖子上只有一个洞,做全麻风险更大吗?

2020
12/15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有风险的全麻手术。

本文由“麻醉MedicalGroup”授权转载
正在术间麻醉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一看号码,是院内小号。不用多想,一定是工作上的事。

果不其然,电话那头的老郑说,明天有一个患者很特殊:几年前做过喉癌手术,这次要做开胸肺叶切除。说这个患者做的是全喉切除术,只靠颈部造口呼吸,让我去看看能不能麻醉。
忙完这台麻醉后,我直奔胸外科。在路上,我边走边分析:这样的患者,按理说气道风险应该更小。因为,根本不用考虑插管困难的事,也没有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气道的风险。
然而,看到患者的时候,情况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手术方式没有什么特殊,只是一个早期肺癌,要做左下肺叶切除。虽然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一定的镇静、镇痛药物,也可以完成这样的手术,但毕竟这个技术不经常用。相比较而言,全麻还是得心应手。但有几个情况,是不得不面对的:
首先,他这个气管造口时间较长,口径似乎只能容下一下小指。深部情况,还不得而知。因此,术前拿纤支镜探查一下是有必要的。如果是做其他部位手术还好,做胸科手术要插一个双腔管。满足通气的情况下,双腔管要比单腔管粗。因此,这对气道口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腔管插不进去,可能比较麻烦。最优选的双腔管如果不行,只能试试封堵导管。总之,这些方案都已做好了。
其次,由于他呼吸进入肺部的空气未经过鼻腔的加温、加湿,他一直有一定的气道感染。 为了控制感染,他常年吃药控制。 因此,围术期防治肺部感染是一个重点。 另外,这种气道极有可能是高反应气道。 一旦有插管刺激,很有可能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加、气道痉挛甚至气道闭塞等气道事件。 而任何气道事件,都是极大的考验,和不被容许发生的。
术前的纤支镜结果显示,他的气管造口果然有一些情况:由于瘢痕组织形成,气道变得狭窄。触碰上去,也是比较硬的组织。这就意味着,双腔管的计划不可行,只能选择封堵导管。
为了降低气道反应,手术前一天晚上以及手术当天早上,都对他的气管和肺部做了雾化。同时,也嘱其适当口服了抗生素。而我们在插管的时候也十分小心:在气管导管外面均匀涂抹了带有麻药的胶浆。一方面,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另一方,也降低拔管时的刺激、降低拔管后发生气道事件的可能性。
麻醉深度方面,虽然考虑到他的气管可能由于长时间暴露而敏感性下降,但我们也没敢减少药物剂量。 这样的特殊病例,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一旦出现麻醉深度不够而刺激非常强烈,很有可能引发气道事件。
由于封堵导管未经过口腔,因此露出外面好长一截。因此,我们术中非常小心,生怕折到这根“生命之管”,也怕它掉出来。由于脖子上的皮肤比较疏松,胶布粘的效果不好,只能用绷带绕脖子固定了一圈,但又怕绷带勒住颈部血管。当时,那个纠结啊。
术中没有特殊,手术也很快,一个小时就结束了。这样快速的手术,是我们麻醉医生最喜欢的了。要知道,麻醉五六个小时的手术和麻醉只有一两个小时的手术,患者苏醒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不是麻醉水平的问题。
当外科医生缝好最后一针后,我停止了所有麻醉药物的输注。过了几分钟,患者如期有了苏醒迹象。为了防止气道刺激过大,我选择深麻醉下拔管。没有了舌后坠以及困难插管的顾虑,这样的患者深麻醉拔管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喉癌,全麻,脖子,气道,麻醉,拔管,肺部,双腔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