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学深思——郝传明教授深度解析《APSN关于正确使用HIF-PHI的建议》(上)
2020-12-14
肾世风云
距离肾性贫血治疗新药物——首个低氧诱导因子 (HIF) 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 (PHI) 上市已经接近 2 年。如何合理使用 HIF-PHI 类药物依旧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
2020年10月2日在第18届亚太肾脏病学大会上发布的 《APSN关于正确使用HIF-PHI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导。
中华肾脏病学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内科主任郝传明教授作为《APSN关于正确使用HIF-PHI的建议》的执笔者之一,同时也参与了首个HIF-PHI 类药物罗沙司他在中国的 III 期临床试验,并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相关文章。
在本次采访视频中,郝教授主要为我们带来了以下内容:
慢性肾脏病(CKD)贫血长久以来依赖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和铁剂治疗,随着HIF-PHI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CKD贫血相关的治疗方案选择及HIF-PHI类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问题需要重新的认识与学习。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HIF-PHI可用于所有CKD贫血患者,而其口服给药的便利性、疗效不受基线炎症状态影响的特异性、对静脉铁剂的低依赖性,使其在非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合并微炎症状态者、铁利用障碍者、对ESA反应低下者中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了解CKD时铁缺乏的原因,全面理解铁代谢指标的临床意义及HIF-PHI与ESA对相应铁指标影响的差异性,明确HIF-PHI应用过程中的铁管理。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本文转载自“优肾微学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郝学,APSN,郝传明,CKD,贫血,视频,ESA,铁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