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价值医疗的中国化之路(7)

2020
12/24

+
分享
评论
Ryan Partners睿安咨询
A-
A+

在波特提出的围绕价值医疗的6大战略支柱中,第一步是通过“衡量疗效和成本”来“衡量价值”。

我们之前用了3期来研究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如何正确衡量每个患者的“疗效”和“成本”。可以说疗效对比成本本身就是价值医疗的定义所在(但大家别忘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出的,必须正确理解这里所指的疗效和成本)。在波特提出的围绕价值医疗的6大战略支柱中(可回顾第三期),可以认为第一步是通过“衡量疗效和成本”来“衡量价值”,而后几个战略要点都是围绕着如何提升价值。波特教授首先就提出了IPU的概念(Integrated Practice Unit,通常翻译成整合式医疗单元,但这样的翻译我们认为很难体现本意,不知是否有达人来尝试下)。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下IPU。IPU非常容易与MDT混淆(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多学科诊疗),事实上,IPU可以理解为一种组织形式,而MDT可以理解为一种行为模式。有种非常简便的理解方式,就是将IPU理解为一个迷你专科医院,比如某综合医院中的乳腺中心/乳腺IPU,可以理解为综合医院中围绕乳腺和乳腺疾病的一个小专科医院,而专科医院在治疗时会采取MDT的模式。

当然,这只是一种方便大家理解的粗犷的类比。IPU的关键属性或者说定义包括:

所以,IPU起始于专职的多学科团队,贯穿于疾病治疗的整个流程。可以看出,IPU的形成有很多“奢侈”的地方,比如“专人”,“专用的设备”等。看起来这种奢侈的做法和降低成本并不一致,但熟悉医疗的同行们也会想到专职团队和设备的优点在于效率提高后单位成本确实会降低。事实上IPU的定义的提出的同时,波特教授也对IPU的特性做出了说明:IPU的组织短期内必然伴随着成本的上升(更多的团队投入,更多的设备设施投入,效率提高和疗效提高需要时间等)。也因此,我们可以推断: IPU需要和患者量紧密结合,对于小处理量的病症(如罕见病)组织IPU并不可行

患者量对于IPU乃至整个价值医疗体系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于是,在价值医疗中,便提出了Volume drives Value的说法,即量驱动价值

从这个循环关系可以看出:

1.       相比于现行的医疗系统,IPU结构下病人量和经验对于 Value 的影响要高得多

2.       更多的相同症状的病人量,在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推进下,会促进 Value的创造

3.       反之,低量/不由症状来集中病人量会出现损害 Value 的情况

有很多案例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德国巴登符腾堡在2006年对26周以后出生的、低重量的婴儿的死亡率研究显示,5家大规模的妇儿中心的死亡率远低于其它小型中心,比率几乎为一半(15.0%  vs  33.3%)。

对于目前中国的医疗系统来说,MDT暂时也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更遑论IPU了。因此,对于走向IPU的发展,我们认为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路径


虽然组织起IPU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而且事实上即使在世界范围也没有太多的医院做到这一点,但IPU的部分想法还是能够给与我们中国的3级医院们足够的启示的。


文章来自:睿安管理咨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中国化之路,医疗,真正,IPU,乳腺,MDT,疗效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