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扩散!这类药材已致42人死亡

2020-12-14   急诊医学资讯

中毒患者多因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而死亡。



警惕!

近日,从云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2015—2019年,云南省累计发生33起因自行烹调食用乌头类药材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毒174人,死亡42人,病死亡率为24.14%。


日前,云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发出提醒:“(黄)草乌、附子是毒性中药材,不是食品,严禁作为食品、药膳食用。”


秋冬季节,云南省部分地区民间有煮食草乌、附片等乌头类中药材“进补”的习俗,也有部分民众将其制成药酒服用,认为可以滋补身体、驱寒止痛。


因乌头碱毒性极大,若自行加工不当、食(饮)用过量,极易引起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



 
 
什么是乌头?  

 

乌头类植物是指乌头属毛茛科的植物,常见有川乌、草乌、附子和雪上一枝蒿等,草乌、川乌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草乌或乌头的母根,附子是其子根的加工品,该类植物含有滇乌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均为大毒药材。


由于该类药材毒性极强,国务院制定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将其列入管理,一般要在炮制后方可作为药物使用,且购买和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资料图,图据云南网


乌头类中草药急性中毒后的表现


食用乌头类中草药中毒后,一般0.5~2小时即可发病。毒性表现主要有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和消化道毒性等。


症状主要有——


  • 口、舌及全身麻木,紧束感;

  • 气促,呼吸困难,呼吸微弱,甚至停止;

  • 心悸、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出冷汗、心动过速和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心跳骤停;

  • 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中毒患者多因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而死亡。


乌头类中草药急性中毒的常见原因



发生乌头类中草药急性中毒如何急救



预防乌头类中草药急性中毒





另外,小编也要提醒大家

路边、山上的野生植物

千万不能随意采摘食用!

很容易误把“毒草”当“药材”!


深圳此前就有类似案例发生过

1


2019年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报告接诊了三例疑似食物中毒患者,为一家三口。据患者回忆,孩子在小区里挖到" 野山药 "带回家 ,母亲就切了几块与排骨、鲍鱼、山药一起煲汤,没想到吃成这样。


事后,专家在患者家中垃圾桶找到切剩的致病物—— " 野山药 " 植株片段,经现场初步辨识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毒性很强。


2


2018年7月,深圳的陈老先生特地托人从老家带回一些新鲜的药材,给祖孙三代煲了一锅清肝明目汤。晚上,陈先生一家有说有笑地开饭了,家中有6个人都品尝了这一锅爱心满满的药材汤。


然而大约到了晚上八点,喝过药材汤的人陆续出现了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且喝汤最多的人症状最严重,这个时候他们意识到这汤可能有毒赶紧求医。


福田区疾控中心的医生采集到剩余的药材汤和病人的尿液,赶紧送往实验室检测,很快确认了药材汤中含有钩吻,也就是断肠草。


断肠草在毒药榜上是名列前茅的一种毒药物,因“人人奇酸内即粘肠上,半日则黑烂”而得名,她又叫烂肠草,还因“蔓叶圆而光”被叫作胡蔓草。她的学名为钩吻,取“人口则生钩人喉吻”之意,另一说是“吻当作挽字,牵挽人肠而绝之也”。


钩吻的主要毒性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全株植物都有毒、特别是春夏时期的嫩苗、嫩芽、嫩叶,毒性更大,人只需吃几片就足以致死。它所含的钩吻素会抑制中毒者的神经中枢,令中毒者四肢无力、语言含糊、视野重影、上吐下泻、腹疼难忍等,最终在4至7小时后死于呼吸麻痹。最令人心惊肉跳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中毒者的意识始终是清醒的,甚至在呼吸停止后,心跳都还能持续一小段时间。



据传远古时期那走遍山林荒野、尝百草试疗效的神农氏就是这样亲眼目睹自己走向生命终结的。传说他长着透明可见的肠胃,吃下的食物在胃里每每清晰能见,当他试吃钩吻后,毒性猛然发作,完全来不及吃下他常备在身边的解毒叶子了,只能目睛自己的肠子粘连发黑,变成一段段,生命消逝。战国末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文家韩非因受同窗李斯的城妒面被设计身亡时,被迫服用的也是钩吻。“李斯使人遗作药,使自杀。”据说韩非逝状极惨。


所以,钩吻的毒性的确是非常可怕的。古代医药学著作把药物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只有被列为上品的才可以养生,中品要斯的其宜,下品多毒,治重病才适量使用钩吻是被列为下品的。更可怕的是,钩吻居然长相艳丽,黄花,绿叶,小果,长藤,摇曳在春天,极具迷惑性。但是,在户外踏青时,万一看见她,一定不要靠近她,她的花粉都带毒性。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说:“胡蔓藤合香,焚之,令人昏迷。”一些医药类单位的药园里,因为工作需要得种植钩吻时,多与种植的工作人员都会穿戴好防护用品,且一定会把钩吻单独种在一块地方,再用铁栏框住,并特别注明剧毒标识和文字。

总而言之

要想从根本上去预防中毒

办法就是

不要随意采摘

不要随意采摘

不要随意采摘


-THE END-  

来源:深圳大件事、央视新闻,广东卫生信息、陕西历史博物馆

版权归原作所有,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药材,扩散,死亡,乌头类,毒性,钩吻,乌头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