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下小儿腹腔镜疝手术并发双侧气胸的病例
腹腔充入过多二氧化碳气体,可造成腹腔内压显著增高,腹腔容积增大,横膈面积随之增大,其膈肌张力也增高、变薄,加之胆囊临近横膈,腹腔镜手术稍不慎则可损伤膈肌,致使腹腔内的高压气体迅速经膈肌破损处进入右侧胸腔,从而导致右侧胸腔内压增高而压缩右肺,同时部分CO2沿破损膈肌组织间隙导致胸部、颈部皮下气肿。今日,为大家分享一例全麻下小儿腹腔镜疝手术并发双侧气胸的病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梁美霞
单位:大新县人民医院
患者男,1岁11个月,体重10 kg,身高78 cm。
主诉:“左腹股沟肿物反复突出1年”。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术前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
拟行手术方式:腹腔镜下左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拟行麻醉方式:气管插管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麻醉前评估
•体格检查:神志清醒,发育正常,脉搏(P)102次/分,呼吸(R)20次/分,血压(BP)89/60 mmHg,体温(T)37.0 °C,心肺听诊未见异常。Mallampati分级Ⅰ级,余专科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B超提示左腹股沟斜疝。
•ASA分级:Ⅰ级。
术前准备:术前禁食8 h、禁牛奶4 h、禁清饮2 h,地西泮2 mg,阿托品0.2 mg(术前30 min肌注)。
麻醉诱导
8:50(基础麻醉)氯胺酮20 mg iv。
8:52(诱导)咪达唑仑1 mg、芬太尼0.02 mg、丙泊酚20 mg、维库溴铵1 mg iv。
9:00(插管)ID 3.5#钢丝导管13 cm,过程顺利。
9:12 手术开始。
麻醉维持:七氟烷3%(持续吸入)、芬太尼0.02 mg(间断给予)、丙泊酚20 mg(间断静推)。
监护:P 108~115次/分,R 18次/分,BP 90~105/55~64 mmHg,SpO299%~100%,机控VT100 ml,气道压16~20 cmH2O,设定气腹压力8 mmHg。
术中血气
术毕情况
•术程顺利,历时30 min;
•术中生命征平稳;
•出血量5 ml;
•尿量30 ml;
•液体入量:晶体100 ml;
•术毕转入PACU。
复苏室抢救
12:06第一张CT报告结果示:双侧大量气胸,胸腹部、背部皮下、纵隔内及腹腔内大量积气。
■明确诊断,患者立即送手术室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给予丙泊酚3 mg/(kg·h)、维库溴铵1 mg iv进行麻醉维持。
■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后,鼓肺排出大量气体,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晰。
■机控参数VT70 ml,R 30次/分,气道压力20~22 cmH2O。
■术毕2 h后患儿清醒拔管,面罩吸氧观察1.5 h,SpO2 100%,P 115~118次/分,BP 92~96/50~56 mmHg,水封瓶水柱波动良好,无气泡溢出。
■送患者回病房。
18:00引流术后复查CT结果示:双侧胸腔气体影较前明显减少,双肺复张,胸腹部、背部及颈部皮下、纵隔内气体较前减少。
■术后第1天复查CT:右侧胸腔气体影较前明显减少,左侧胸腔积气消失,双肺复张,胸腹部、背部及颈部皮下积气较前明显减少,纵隔积气消失、两肺肺炎。
■拔除左侧胸腔闭式引流管。
■术后第2天拔除右侧胸腔闭式引流管。
■术后第3天复查CT:右侧胸腔积气消失,胸腹部、背部及颈部皮下积气较前减少。
院内多学科讨论气胸发生的原因
猜想1:是否先天性肺泡疾病导致的气胸?
猜想2:是否机械通气不当,潮气量过大致肺泡破裂,导致气胸?
猜想3:可能是气腹并发症。由于设定气腹压力8 mmHg,而患儿年龄过小,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善,CO2经膈面微孔、食管裂孔等进入纵隔、胸腔,导致气胸?
最终讨论结果:一致认为猜想3的原因可能性更大。
小结
1. 组织院内多学科协助抢救;
2. 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沟通,家属理解并极力配合抢救工作;
3. 明确诊断后得到及时的处理,患者未留下后遗症。
1. 未常规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2. 未实时监护患者,没有及时发现全身皮下气肿征象;
3. 小儿气胸的诊断缺乏经验,未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病情拖延较久。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
— END—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