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癌症吗?该如何治疗?

2020
12/11

+
分享
评论
杏林帮官媒
A-
A+

什么是大肠息肉?

刘大爷71岁,两周前参加社区大肠疾病普查,化验大便两次潜血阳性。十几天来,刘大爷顾虑重重,寝食不安,近日,他来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医。

 肠镜检查发现,刘大爷乙状结肠、降结肠长了几个小小的息肉,大多在几毫米大小,最大的一个1.2cm。肠镜下切除送病理检查,诊断为“绒毛状腺瘤,局部癌变可能”。

1、什么是大肠息肉?

 是指从结直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

2、肠镜下大肠息肉有什么特点?

 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

 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

 肠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体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才是判定息肉性质“金标准”。

3、大肠息肉病理有哪些类型?

 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进行肠镜检查,并在肠镜下切除送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非腺瘤性息肉:例如炎性息肉,儿童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等,都是良性病变。

 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见。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

4、大肠息肉的原因?

 (1)饮食因素,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造成大便在肠道停留过久,毒素刺激肠道就容易产生息肉。 

 (2)生活习惯,长期饮酒和吸烟,会造成人体的免疫力低下,容易长息肉。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会导致一些息肉的发生,尤其是家族性的息肉病。

 (4)年龄,中年以后,大肠息肉发病率增高。

5、大肠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便血,根据息肉多少和位置,出血量不同,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排便习惯改变。

 腹痛,腹部隐隐作痛也是常见症状。

 腹泻,可能与息肉刺激,肠蠕动加快有关

6、大肠息肉如何治疗?

 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肠癌。肠息肉切除前必须做活检。所有经内镜切除的标本,均应进行详细的病理检查。

 肠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肠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通常情况下,较小或有蒂的息肉、大体观察考虑良性的息肉、早期癌肿但超声内镜等检查病灶仅局限于粘膜层的病灶,可以选择内镜下局部切除。

 以下情况需要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

 病理检查证实有癌变浸润;

 腺瘤较大,呈广基型;

 腺瘤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以及息肉病、腺瘤病等仅行内窥镜无法切除的大肠腺瘤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肠息肉,癌症,治疗,大肠息肉,肠镜,病理,切除,绒毛状腺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