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第4针狂犬疫苗还差2天,男孩身亡:关于狂犬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2020-12-10   急诊医学资讯

我们自己能做的,就是做好受伤之后的应急处理,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

环球时报曾经报道过这样的一则新闻,一个孩子被突然从工厂冲出来的狗咬伤,在打狂犬疫苗期间就发病,距离被咬只有短短13天。



9月20日,湖州市南浔区卫计局向湖州市卫计局申请专家会诊,临床诊断为狂犬病。截止到现在,家属向养狗工厂索赔80万,双方正调解。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AB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传染病,一旦发病100%死亡,至今没有任何可以治愈狂犬病的药物。


2004-2014年狂犬病死亡人数一直高居我国传染病死亡数的前3位,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在未发病前接种预防。


但是现在,小男孩在打针期间就狂犬病发作,让人感到心疼又恐惧。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1  

 

 

 打了疫苗还会死亡,为什么?

潜伏期长短如何判断?


 

打了疫苗还死亡?大家一定会联想到前不久的假疫苗事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当地卫计局朱局长表示,狂犬疫苗需接种多针,前后过程约一个月,但狂犬病毒潜伏期有长有短,如果潜伏期只有几天,患者在疫苗产生效果之前就发病,一点办法没有。


那如何判断潜伏期长短呢?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以1-3个月居多,短者10天,长者达1年或更长。

根据权威文献报告,狂犬病的潜伏期最长是6年,大多数人被病犬咬伤后,在1~3个月之内就会发病,临床上最多见的情况是潜伏2周~1个月,很快就发病。而潜伏期超过一年的患者只占总人数的1%左右。

更有甚者,国内文献报道潜伏期长达数十年,但有人指出这些文献参考价值低下,患者可能有隐性的二次暴露病史没有被询问出。

潜伏期长短的决定因素包括:

A.伤口的部位、大小和严重程度;
B.伤口部位的病毒毒力和数量;
C.伤口的部位是否富含神经细胞;
D.患者的自身免疫情况;

有研究表明,头面部暴露后患病风险高达15%-80%,其次是手臂和手指10%-40%。

值得指出的是,潜伏期的关键在于病毒达到神经元之前是否有足够时间使得疫苗的防治产生保护性抗体。

疫苗诱导产生抗体虽然可持续存在数年,但产生需1-2周的时间。而狂犬病病毒最短潜伏期是10天,和产生抗体的时间相近。

为什么头部被咬伤或抓伤后建议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因为头面部神经丰富,离中枢神经系统距离近,病毒可能在抗体产生前感染神经细胞。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有利于中和局部残留的病毒,降低病毒量,而且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半衰期14-21天,为诱发主动免疫赢得时间。

从目前的新闻看,唐先生的孩子是儿童,而且眼睑、脚被咬伤,病毒会较快地到达脑部,破坏神经,潜伏期可能会比较短。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接种疫苗后短时间内就能产生抗体,但要产生足够量抗体需要全程接种完。加上未对被咬伤的眼部进行浸润注射,确实也有狂犬病提前发作的可能。

2  

 

 

被咬了就要打针?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打针?


 

来看一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狂犬病暴露分级标准及处置原则

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不需要处置。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规定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II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

(2)破损皮肤被舔舐(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黏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

(4)暴露于蝙蝠(当人与蝙蝠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伤、抓伤或黏膜的暴露)。


·被咬伤后如何处理伤口?

尽量避免包扎伤口;需要保持长时间冲洗。

冲洗伤口时应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交替洗15-30分钟

没有肥皂水就用自来水冲洗。彻底冲洗干净污物、血迹后,再用碘酒或者酒精涂擦伤口。

也就是强调在狂犬病暴露早期尽快处理,伤口处理越早,风险越小!

3

 

 

我能不能不打针?

十日观察法靠谱吗?


 

由于狂犬发病到死亡通常在1周内,因此WHO和美国CDC指出狂犬病暴露后的10日观察法。

具体做法是,在能够对动物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若咬伤发生之后至少10天动物保持健康,则可以终止暴露处理,即可终止疫苗等预防进程。

正是因为有所谓「10天观察法」,许多人误解以为可以观察10天而不需要处理,这种理解方法是极其糟糕的。

WHO指出,10天观察法,并不是咬伤后10天内不进行暴露后处理,而是先进行暴露后处理,观察10天后狗狗保持健康可以不需要后续处理。

对于抓伤或咬伤的III级暴露来说,若在狂犬病流行区,无论野狗野猫还是家养的宠物狗猫,都需要立即对伤口进行处理,注射全套狂犬疫苗。

如果不属于流行区,被有预防接种的家狗猫咬伤或抓伤,且能够对动物进行10以上监测,应当立即对伤口进行处理、注射疫苗,如果狗猫能正常存活超过10天以上,可以终止治疗。

对流行区域的判断来说并不困难,但是对猫狗的监测常常需要患者及家属自行判断,由于判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医院的做法一般会建议患者注射全套疫苗。

有兽医表示,由于10天观察法仍存在一定风险,需要给予健康教育,要注意以下问题

1.是不是动物主动攻击?要注意狗是否有疑似狂犬病症状,如果动物为主动攻击,建议需要按流程注射疫苗。

2.如果不能观察动物,比如狗咬人候就逃走,这种情况是一定要注射疫苗的。

3.如果攻击的是头面部的话,建议一定要注射疫苗,原因是头面部神经丰富,且潜伏期较短,风险较高。

4.如果是自家动物,特别是有打过狂犬病疫苗的动物抓伤或咬伤,有条件进行监测和观察的,可以在暴露处理后观察10天。

4

 

 

如何识别狂犬,预防被狗咬?


 

狂犬多表现为恐惧,对主人异常友好,但轻微刺激即会咬人,多咬陌生人。另一些离群孤僻,对主人淡漠无情。

约2周进入兴奋状态,叫声改变,乱窜。走路时夹尾巴直走,常突然咬人和乱咬其他动物,吞食异常,不认熟人,大量流涎后发展为麻痹,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从发病至死亡约3-7天。

即使感染狂犬病的动物在明显症状出现之前也会经历1-3天的时间。而这时他们的唾液或体液中很可能已经有病毒了。

平时在路上见到流浪狗,尽量远离,不要打扰正在睡觉或者进食中的狗。

其实比起避免自己被咬,更应该反省的是宠物的饲养者。新闻中的小男孩,什么也没有做,甚至来不及去想自己是否应该靠近那条狗,就已经遭到了攻击。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小九在此大力呼吁文明养宠物,喂养者应定期为宠物犬、猫接种兽用狂犬疫苗,文明饲养;外出时系上狗链,既避免伤及路人,又可以控制其不与来源不明的流浪动物接触。

希望这种悲剧能够少点再少点,控制不了的,又谁来负责呢?

我们自己能做的,就是做好受伤之后的应急处理,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


-THE END-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39健康网(health39net)

谢绝二次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原作者

39健康网,深度有趣的知识健康科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狂犬疫苗,狂犬病,男孩,动物,暴露,观察法,伤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