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痛风”变“痛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嘌呤饮食的摄取成几何倍数增长,痛风的发病率也与日俱增。
男性血尿酸高于420μmol/L(7.0mg/dl)、女性血尿酸高于350μmol/L(6.0mg/dl)时,定为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浓度过高超过血液饱和浓度就会沉淀在人体的关节、肾脏等部位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等疾病。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基础,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有资料显示:南方普通人群高尿酸血症26.8%,北方普通人群高尿酸血症25.3%、藏族人群高尿酸29.1%,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总数已经超过8千万,发病特点尤其以男性为主、特点“重男轻女”。为了更好的帮助您了解和关注高尿酸血症,把男性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420μmol/L值定为“420尿酸日”;也就是每年的4月20日定为“尿酸日”,旨在让每一个社会人能更好的了解高尿酸血症带来的危害、早期预防和控制。
痛风性关节炎是人体内嘌呤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中,引起组织炎性反应,可使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基础,如长期忽视治疗,就有可能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甚至痛风性肾病,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如何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预防高尿酸血症,减少痛风发作呢?痛风患者如何进行护理和康复呢?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病因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不良饮食、不良生活习惯、肥胖、某些药物的使用、外伤及感染等是痛风发作的重要诱因。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对于痛风患者却还有一句"病从口入"。那么如何控制饮食,尤其是哪些食物能够升高血尿酸,又有哪些能够降低血尿酸。下面就多种饮食与血尿酸的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酒的种类不同,影响不同
酒精可以促进尿酸生成及抑制肾脏尿酸排泄,从而使血尿酸升高。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应严格限制酒精摄入,尤其应避免啤酒摄入。
酒精不仅可减少尿酸的排泄,还可以增加尿酸的合成,从而引起血尿酸增高。另外,这些含酒精的饮品中,可能还存在引起尿酸增高的其他非酒精物质,如嘌呤。啤酒中含有大量的鸟嘌呤,该嘌呤成分较易被吸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啤酒对血尿酸影响明显。红酒中富含抗氧化剂、血管扩张剂及抗凝刺激物等,可减轻酒精对血尿酸的影响。
咖啡降低血尿酸水平的原因,可能与咖啡可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水平有关。胰岛素抵抗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同时胰岛素可减少肾脏对尿酸的排泄,饮用咖啡可适当降低血尿酸水平。
含果糖饮料升血尿酸
含糖饮料常常富含果糖。果糖是唯一使血尿酸增高的碳水化合物,果糖通过加速降解嘌呤核苷酸并增加嘌呤合成,增加血尿酸水平。
海鲜、肉类及奶制品与血尿酸的关系
海鲜、肉类及奶制品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食品,由于不同食物所含嘌呤种类不同,并且不同嘌呤的生物利用度不同。如核糖核酸(RNA)的生物利用度大于脱氧核糖核酸(DNA),腺嘌呤生物利用度大于鸟嘌呤。所以海鲜、肉类与奶制品等对血尿酸水平影响不同。
维生素C与血尿酸的关系
维生素C是人体所需的重要维生素之一。为何维生素C能够降低血尿酸水平呢?研究显示维生素C可通过近端肾小管阴离子交换系统,竞争性抑制肾脏重吸收;另外摄入大量维生素C可增加肾血流率和肾小球滤过率,轻度降低动脉压。
维生素C还具有强抗氧化作用,降低氧化应激作用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抑制尿酸合成。
总之,饮食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纠正不良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防治的重要环节。减肥及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是必要的。对于痛风发作及有尿酸结石的患者应鼓励多饮水,建议每天2升以上。在酒类方面,啤酒、白酒可使血尿酸明显升高,而适当饮用红酒可轻微降低血尿酸水平。对于饮料方面,含果糖饮料使血尿酸升高,无糖饮料不影响血尿酸;咖啡可降血尿酸,但并非是咖啡因的作用,咖啡因和茶对血尿酸无影响。人们关注的维生素C可轻微降血尿酸,奶制品也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在食物方面,肉类及海鲜可使血尿酸升高,水果、蔬菜等对血尿酸无升高作用,动植物蛋白对血尿酸影响不大。
痛风急性发作期
痛风急性发作期是指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常用的有3类药物: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均应及早、足量使用,见效后逐渐减停。急性发作期不予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
间歇期和慢性期
痛风的关节炎症消退后使用降尿酸药物的指征是:急性痛风复发、多关节受累、痛风石出现。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6 mg/dl。方法为在急性发作平息至少2周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数月内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生维持。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的同时,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至少一个月,以起到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的作用。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
促尿酸排泄药:该类药物的代表药物为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隆。肾功能异常影响这类药物疗效,应慎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尿酸盐肾病的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禁用,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
降尿酸治疗的注意事项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处理原则:应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不推荐使用降尿酸药物。但在经过饮食控制,血尿酸仍高于9 mg/dl;有家族史或伴发相关疾病的血尿酸高于8 mg/dl的患者,可进行降尿酸治疗。
如何预防痛风发作
降尿酸过程中预防痛风发作的方法如下。使尿酸波动度小:首次用降尿酸药的患者采用药量递增法(降尿酸越快,越易发作),否则血尿酸水平突然降低将使已形成结晶从关节滑膜脱落,引起痛风发作,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加重炎症。正用降尿酸药再次发作者,不应停降尿酸药,可调节剂量。
预防性用药
秋水仙碱0.5~0.6 mg,每日1~2次,根据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或耐受性调节,减少为每日1次,小剂量秋水仙碱可作为预防性的降尿酸药减少初期的慢性痛风急性发作。
双醋瑞因在降尿酸过程中预防痛风发作,效果可持续6个月。
降尿酸时间
痛风发作缓解后1~6周开始降尿酸,有降尿酸指征且服用过降血尿酸药者,维持降尿酸超过半年。使尿酸<4 mg/dl有助于痛风石溶解,尿酸<6.0 mg/dl可以降低痛风发作频率,减小痛风石体积,消除滑液中晶体储存,改善肾功能,减慢已有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