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胆囊、胆囊结石……原本毫无关联的几件事,被瓷化胆囊串联了起来。
今日案例分享
今天的案例是不是十分普通,并且看不出任何端倪?人体为何会生鸡蛋?
鸡蛋、胆囊、胆囊结石……原本毫无关联的几件事,被瓷化胆囊串联了起来。好啦,在正式开始前,先给大家看一段手术视频,胆小者慎入。
左滑进入视频,注意听声音
讲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大吃一惊呢?到底发生了什么?胆囊敲起来为何发出这样的声音?像“木鱼”又像“蛋壳”。
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种罕见的胆囊病变——瓷化胆囊。
瓷化胆囊(Porcelain Gallbladder)为腹部平片或CT中,胆囊区包壳样致密影,因其形态似瓷器而得名,也称陶瓷样胆囊,钙化性胆囊,瓷瓶样胆囊,瓷胆囊等,是一种罕见的胆囊疾病,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好发年龄为50~70岁,1929年由Towfigh首次报道。
瓷化胆囊占胆囊切除术的0.06%~0.08%,因胆囊壁被钙化广泛地浸润或取代所致。钙化进程使得胆囊变得易脆,质硬,发蓝色,钙化的胆囊壁与隐匿胆囊癌高风险相关,故陶瓷样胆囊均易伴发胆囊癌。
临床表现
瓷化胆囊的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胆绞痛和胆囊炎的症状,约1/3的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只是在做超声检查或CT等检查时偶然发现。
超声分型
Kane等将瓷化胆囊的声像图像分为3型:
I型为半月形的强回声,其后方伴声影,改变体位不移动;II型为胆囊壁部分弧形强回声,后方伴声影;III型为胆囊壁散在的强回声斑块,后方伴声影。
瓷化胆囊有发展为胆囊癌的可能,尤其II、III型中胆囊癌的发生率达42%。
诊断
瓷化胆囊主要依赖超声、CT检查及病理学确诊。
根据胆囊壁的钙化病理学可分为完全钙化与不完全钙化。
完全性钙化表现为胆囊壁的肌层,甚至整个囊壁有广泛的,连续的钙沉积带;不完全钙化为黏膜层的多发性,点状钙化。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总结一下
瓷化胆囊虽然比较罕见,胆囊切除标本中发生率小于1%,但在临床病理特征上瓷化胆囊有其特殊性,约22%患者可发生胆囊癌。普遍认为,存在钙化的胆囊壁与隐匿胆囊癌高风险相关。
虽然典型胆囊癌症状和胆囊团块是唯一在统计学上显著预测恶性的因素。但是,这些预测因素对临床价值有限,因为这些因素的出现往往是预测胆囊癌已经到达晚期,治愈的机会渺茫。
因此,在发现瓷化胆囊的案例时,应充分注意是否并发胆囊癌,建议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如应该施行紧急CT扫描以评估是否存在隐匿的癌灶),以免误诊及延误治疗。如在没有其他共存病时,应该紧急施行单一胆囊切除术以阻止可能的癌灶变化。
参考文献
[1] Towfigh S , Mcfadden D W , Cortina G R , et al. Porcelain Gallbladder Is Not Associated with Gallbladder Carcinoma[J]. The American surgeon, 2001, 67(1):7-10.
[2] Kane RA,Jacobs R,Katz J.et al.Porcelain gallbladder:ultrasound and CT appearance[J].Radiology,1984,152(1):137-141.
关注胆囊健康,我一直在路上!
我是胆病医生,王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