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ICU常见的综合征之一,病死率高,诊断率较低,其诊断标准一直在更新,对这一综合征作出简便准确的诊断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 发病率高,约占ICU患者总 数的10%。虽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ARDS患者的治疗期得到延长,但ARDS的诊断率仍不足60%,其病死率仍高达35%~40%。自1967年发现ARDS以来,其诊断标准一直在更新。随着对ARDS的定义和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如何简便准确诊断ARDS的需求日益迫切。
最初的ARDS定义为合并有呼吸困难、氧疗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以及肺顺应性降低,X线胸片有广泛渗出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随后的20年中ARDS这一概念在临床诊断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有人发现这样的描述并不能精确识别所有的ARDS患者,许多患者只是简单的呼吸衰竭,也被诊断为ARDS。1988 年Murray等对ARDS的定义进行了延伸和补充,从4个方面对肺损伤进行了评分,包括胸片、低氧血症的程度、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水平及肺的顺应性。随后的许多研究中使用了这一评分,但对于ARDS 来说其特异性并不高,心源性肺水肿的患者也可能误诊为ARDS。
随着对ARDS 研究的进一步深入,1992年美国欧洲联合会议(AECC) 对ARDS作出了新的明确的定义: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X线胸片提示两肺渗出,严重的低氧血症,除外心源性肺水肿,急性肺损伤 (acute lung injury,ALI)定义为PaO2/FiO2 (P/F) ≤ 300 mmHg,ARDS定义为P/F ≤ 200mmHg,不考虑PEEP水平及吸入氧浓度。AECC定义公布后很多临床研究采用了这一诊断标准。AECC诊断标准在急性肺损伤与ARDS的鉴别、急性肺损伤的时间标准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在胸部影像学结果的判读上也存在变异性,而且当呼吸机设置不同时P/F也会有不同。研究显示应用 AECC标准诊断ARDS,准确率不高且不能准确的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从病理学来看,ARDS的本质是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包括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肺间质纤维化,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临床诊断标准并不能反映ARDS本质。研究表明,以DAD为参考标准,AECC定义只能识别75%的ARDS患者。同样以DAD为参考标准,符合柏林定义的ARDS患者中也只有约60%存在DAD。DAD 是ARDS 组织病理学的重要标志,临床上可能有许多疾病与ARDS表现类似,但组织病理学上有根本区别,如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栓塞等。
ARDS病因不同,其病理表现也存在一定异质性。研究表明,肺内原因如肺炎/误吸或者肺挫伤等导致的ARDS可能更易出现肺纤维化,因为这些病因可能导致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而肺外原因如脓毒症所致的ARDS更易导致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随着ARDS严重程度不同,DAD的表现也存在差异,研究表明重度ARDS更易出现DAD,但ARDS严重程度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DAD与ARDS患者的预后相关,研究表明存在DAD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DAD对于ARDS诊断非常重要,但ARDS并不等同于DAD,不同病因的ARDS其DAD的发生率也是不同的。ARDS的临床诊断标准与病理学诊断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需要结合临床与病理诊断。
目前虽然有多种生物标志物被证实与ARDS发病相关,但依据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诊断ARDS 仍面临挑战。首先,与急性心肌梗死不同,ARDS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而不是单一的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寻找一个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并不简单;其次,理想的生物学标志物能够预测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ARDS的可能性,并能够鉴别ARDS与其他疾病如心源性肺水肿。早期的研究中提到的几种标志物如白介素(IL)-6、KL-6、CC-16在进一步验证时并不能证明其有效;第三,想要获得一个理想的生物学标志物,必须能够获得大量患者标本及谨慎的筛选对照组,需要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其敏感度及特异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