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药物一般不适合减量太快,否则容易造成肝功能的反弹。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您一定不陌生,很多药物会造成肝损伤,抗肿瘤的化疗药物也不例外。
而如今,随着人口老龄化,肿瘤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也较以往增多,抗肿瘤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的患者也日益增多。
抗肿瘤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吡柔比星、阿柔比星、紫杉醇、门冬酰胺酶、索拉非尼、多西他赛、长春地辛、长春瑞宾、阿糖胞苷、氟尿嘧啶、氟达拉滨、奥沙利铂、舒尼替尼、阿那曲唑、托瑞米芬、曲妥珠单抗、亚砷酸、替吉奥、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等,这些药物均可造成肝损伤。
抗肿瘤药物引发的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和程度变化很大,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如阿霉素等可引起慢性肝炎;
甲氨蝶呤和无机砷可导致肝硬化;
有机砷可导致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氟尿苷可导致硬化性胆管炎;甲氨蝶呤、门冬酰胺酶、有机砷等可导致脂肪肝;
硫唑嘌呤、6-巯嘌呤、硫鸟嘌呤、羟基脲等可引起肝紫斑病;
抗癌药联合化疗可导致肝静脉血栓形成;
硫鸟嘌呤、阿霉素、柔红霉素、联合抗癌化疗等可引起肝小静脉闭塞症;
无机砷、硫唑嘌呤等尚可导致特发性门脉高压症。
谨遵医嘱,重在预防!
每个患者在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医生会注意监视各种毒副反应,如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等。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会立即中止药物治疗。对有药物性肝损害病史者,医生也会避免再度给予相同或化学结构类似的药物。
医生也会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如水飞蓟素、谷胱甘肽片剂以及双环醇等药物治疗。一般联合两种保肝药物,保肝药物不宜过多,否则徒增不良反应。明显淤胆者医生会选用熊去氧胆酸或S-腺苷蛋氨酸。重症患者并发肝衰竭者可能就要行肝移植治疗了。
保肝药物一般不适合减量太快,否则容易造成肝功能的反弹。对于必须要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医生应权衡利弊,在充分保肝的基础上,可以重新使用抗肿瘤药物。
而患者在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不能停用保肝药物,遵医嘱密切随访肝功能,一直到停止使用抗肿瘤药物后保肝药物再逐渐减量。
卵磷脂是一种磷脂酰胆碱,具有修复肝细胞膜的功能,可以以完整分子替换细胞膜上受损磷脂,恢复膜结构,恢复肝细胞的屏障功能、解毒功能、代谢功能等,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对于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患者,长期服用,具有长期的保肝解毒的效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