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你准备好了吗?”
在中国内地做医生并没有像香港、美国等那么风光----收入高、社会地位尊崇。但所有职业里,也不算差的选择。
也就是说,在中国内地做医生可算是中等偏上的选择。
了解上述背景后,再问问自己做医生的目的。做医生是不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如果是,那就接着往下看。
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想做医生,那也可以接着往下看。你可以就此了解医生的工作思维和要求。然后再思考是否选择做医生。
一,医生一定是为病人服务的!
跟人打交道需要的是:同理心、沟通技巧、明白界限;
1,同理心
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了解病人的真正诉求,为解决病人的「真正问题」而努力。
比如产妇希望剖腹产,但她显然适合顺产。你怎么办?其实产妇担心的是:疼痛、产道松弛等。医生要做的是解决她的疼痛,告诉她剖腹产不能减少产道松弛和疼痛。要想真正减少产道松弛,则必须依靠凯格尔锻炼。
医生要为病人着想,真正解决病人的问题。不如此则必然容易出差错、容易被投诉。
2,沟通技巧
任何的沟通都会有消息丢失。好的沟通可以减少丢失。
如果医生传达的消息不被病人真正掌握,就容易带来误解,甚至对病人构成伤害。
3,明白界限
记住,对病人,医生最多是观察、了解;但病人是在体会。不要试图替代病人做决策。
比如,一个病人明明适合住院诊疗。但他坚持门诊治疗。其实原因是家里有一个瘫痪在床的病人需要照顾。你能替代做决策吗?
医生就是为病人提供健康服务的服务员
二,医德是我们的指引
我写了两篇文章讨论,可以看看《什么是医德》、《再谈医德》。
医德不仅仅是对医生行为的规范,也是对医生的自我保护。不遵循医德原则的医生,最终会害人害己。
明白我们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懂得保护病人、保护自己
三,逻辑,逻辑,还是逻辑
医生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在今天,我们有搜索引擎、庞大的文献数据库。因此,知识相对没那么重要。毕竟医生可随时随地找到某个原本陌生主题的文献。但如何运用文献、运用知识?这需要逻辑训练。
读研究生期间,我学到的最重要两个技能就是:搜索+文献批判。针对一个临床研究,你如何从不同角度找出研究的缺陷和不足?这些才能让你在信息海洋里不迷茫。
最近网络争论中药注射剂,微博一网友怒斥否定者,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由中药丹参经提取精制的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制备而成。经大量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及多中心临床试验, 证明是一个安全、高效、质量稳定、可控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
2005 年 5 月 25 日,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批准, 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新药注册申请获得了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
临床前药理学研究显示, 丹参多酚酸盐在动物心肌梗塞模型和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试验中, 能使心肌缺血程度显著下降, 心肌缺血范围缩小, 减轻心肌缺血时的细胞损害, 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同时丹参多酚酸盐可降低心脏耗氧量, 并能对抗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其特点是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不影响心脏血液动力学功能。
I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耐受性好, 在其初始剂量及临床推荐剂量的 2 倍范围内, 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安全。
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对照、多组平行的试验方法, Ⅱ期临床试验 115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和Ⅲ期临床试验 352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状的改善方面疗效确切。
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中药,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病例中, 采用了国际公认的运动试验作为药物疗效的评价标准,显示该药能显著地增加治疗前后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运动级别。也开展了各项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充分的数据支持。
补充数据参考:
[1]王逸平,宣利江.中药现代化的示范性成果——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05):377-380.
四,努力、耐得烦、学好英语
医生是需要终生学习。我们需要努力、耐烦、坚持。
除上述品质外,英语也很重要。英语不好,了解的医学知识和信息就很有限。这会严重制约医生的知识面。而且国内医学教育存在太多太多的问题,甚至我们卫生部审定的教材也有很多问题,甚至差错。考虑到打牢基础知识、培养好的临床思维,建议多看经典英文教材。
当然,看英文教材是比较辛苦的。这就需要我上面提到的:努力/耐烦/坚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