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纸杯喝热咖啡、热奶茶!15分钟释放数万个有害物
经常用一次性纸杯喝热咖啡、热奶茶、热汤等各种热饮的朋友们,
请 注 意
⚠
⚠
⚠
最新一篇名为《装了热水之后的一次性纸杯里释放出来的微塑料及其它有害物质》的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环境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有害材料杂志,IF=9.038)上[1],该研究结果让我感到害怕,因为我自己也经常买一次性纸杯的热饮。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日常用的一次性纸杯,内部都做了防水处理,绝大部分用的是塑料(如:聚乙烯Polyethylene,PE)做成的疏水膜。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拿一次性纸杯装上85~90℃的热水后,静置15分钟(研究发现大多数人习惯在拿到热饮后15分钟内开始喝),发现每100毫升会释放大约25000个微米级的微塑料颗粒,并且还检测到铅、铬、镉等有毒重金属。
这样一算,如果我们喝4杯一次性纸杯装的热饮(每次100ml),就会摄入超过10万个肉眼看不见的微塑料粒子!以及摄入有毒重金属!
我决定,从明天起,去咖啡馆喝热饮要么堂食,要么自带杯子,很多店还会减5元,又省钱又健康。
1/
什么是微塑料?
微塑料无处不在,已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它是一种由含聚合物的固体颗粒组成的材料,直径小于5mm,主要成分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乳酸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它不溶于水也不可生物降解[2]。
2/
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
《人类微塑料消费》报道显示,成年人每年通过食物摄入39000~52000个粒子的微塑料,加上呼吸道吸入,则暴露量可高达74000~121000个粒子[3]。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目前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入人体:食物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其中食物摄入是目前公认的人体微塑料暴露的最主要途径[4]。
■ 食物摄入
含有微塑料的食物,如鱼贝类、虾类、牡蛎等海洋生物;各类型的水,其中以瓶装水含量相对较高,平均325个/L,最高可达10000个/L[5]。
■ 呼吸吸入
空气中会有微塑料的悬浮,而且有研究表明,从室内空气吸入微塑料的量可能更高[6]。如:广东东莞市的室外空气中检测出175~313个/m³的微塑料密度,而在室内环境中,污染更严重,达到每立方米523个以上。
■ 皮肤接触
主要存在于个人护理用品,如洗面奶、沐浴露、化妆品等当中,这些微塑料大小为10~100μm,可通过皮肤皱褶进入皮下组织从而被人体吸收,引起上皮细胞氧化应激,产生毒性[7]。
此外,还有各种一次性塑料包装,比如外卖常使用的圆形塑料盒,每个平均含12毫克微塑料,长方形塑料盒平均含38毫克。假设一餐的进餐时间为20分钟,使用一个外卖容器,则一个人每周摄入的微塑料量为12到203个[8]。
3/
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与塑料袋、塑料瓶等大件塑料制品相比,微塑料的危害源于其微小体积,容易被生物体误食而转移到食物链中,富集于生物机体的不同器官,影响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甚至神经系统[9]。
此外,微塑料特别容易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和重金属等[10,11] 。被吸附的污染物可随微塑料进入生物体内产生毒性效应[12] ,对人体有潜在的毒性影响。
4/
我们该怎么做?
其实我们自己就是塑料垃圾的制造者,比如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塑料瓶,都可能是微塑料的来源。
我们无法完全避免对塑料制品的使用,但可以从自身做起,尽量减少塑料的使用,对自己、对环境都有好处。
你身边有爱用纸杯喝热饮的朋友吗?
为了Ta的健康,赶紧告诉Ta~
图片来源 | Unsplash
文章审核 | 复旦大学董瑞华博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