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容易生病?说白了,就是体内有这3种瘀毒

2020
12/01

+
分享
评论
医管家
A-
A+

体内三种毒,淤血、湿、食淤


中医有很多派别,其中一派认为万病皆源于瘀,淤就是一种毒,淤而成堵,一旦堵住了,问题就来了。

堵在心脑血管上,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堵在手脚,轻则手脚麻木,重则残废。

01 百病之源:体内三种毒,淤血、湿、食淤

什么是“瘀”?《说文》里讲:“瘀,积血也。”——瘀,同“淤”,实际就是凝滞、郁积的意思。

人体免疫力和体内气血循环息息相关,一旦人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导致寒邪入侵聚集成瘀,那么就会堵塞经络血管,造成气血不畅、机体运作下降。

轻者会引发身体局部红肿、疼痛、出血等,重者则阻碍人体新陈代谢功能,诱发肿瘤甚至发生癌变。

气血循环不畅,机体运作下降,反之又会造成免疫力下降。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提出:身体的瘀毒主要分为瘀血、水湿和食瘀三大类。

他们出现在我们身体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这些表现,也是身体给我们的警告!

02 淤血及其身体反应

人以血液为养,血液畅通是人健康的根本,但血于血管流淌,如水之行于沟渠,年与时驰之后,易生淤,因此要长化瘀,故中医就化瘀之说。

就是说,不仅要保障血液充足,还要保证血管不堵。

容易诱发瘀血的两个因素是:

一是阳虚,阳虚生内寒,寒则血脉凝滞,血脉不通畅,发生血瘀。

二是气滞,肝气郁结,气不顺畅,不能推动血液循环,进一步发生血瘀。

(1)瘀血对人体的危害

1、瘀血在心,表现为胸闷、心前区刺痛,或痛引左臂内侧、唇舌青紫;

2、瘀血在肺,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咳血或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3、瘀血在肝,表现为胁肋刺痛、久见肿块,若兼有脉络滞塞的情况,还会有腹部脉络怒张、面色青黑等表现;

4、瘀血在胃肠,表现为胃脘处固定部位刺痛怕按、大便色黑如漆;

5、瘀血在子宫,表现为痛经、小腹刺痛怕按、经色紫暗有块,或崩漏血下;

6、瘀血在脑,表现为头痛、头晕、痴呆、语言不清,或癫狂发作等。

(2)如何自查

①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舌紫暗或有瘀点;

②形体羸瘦,吃不胖,还常感到饿;

③妇女痛经、经闭、崩漏;

④皮肤干燥瘙痒、表面血丝明显,大便颜色经常偏暗偏黑;

⑤性格内郁,心情不快易烦,急躁健忘。

以上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证明瘀血较严重,需要活血祛瘀。

(3)身体有淤怎么办?

如果身体有淤毒,一定要给自己排排毒。

如何排毒?

第一、适当锻炼,锻炼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减少淤血出现的可能。

第二、注意养肝,肝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体内很多毒素,都要靠肝脏代谢出去。

第三、定期理疗,活血通络。

03 水湿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医认为脾属土,土能克水,如果脾的功能失调,水液的代谢就会产生问题,这叫土不克水。

水湿可能会在体内聚积,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脾虚常常被认为是水湿产生的根源所在。

(1)水湿对人体的危害

1、水湿在头,表现为眩晕、脱发、鼻炎、咽炎、中耳炎、三叉神经痛、牙龈炎、痤疮;

2、水湿在胸,表现为冠心病、胸膜炎、心包炎、哮喘、肺水肿;

3、水湿在中焦,表现为慢性胃炎、肠炎;

4、水湿在下焦,表现为肾炎、膀胱炎、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盆腔炎;

5、在皮肤表面,表现为湿疹、荨麻疹、疣;

6、在内脏里,表现为各种囊肿、癌症;在骨骼,表现为各种间盘突出、脊柱炎、风湿病。

(2)如何自查

①舌白淡胖嫩、舌边有齿痕;

②头昏如裹,像是有什么东西将头缠裹住一样;

③口淡无味,没食欲;

④眼袋重,双腿乏力、小腿肚发酸发胀;

⑤没精神,不想动、不想说话;

⑥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或粘滞不爽。

以上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证明体内湿气较重,需要补脾祛湿。

(3)如何除湿?

第一、健脾祛湿的食物有薏米、冬瓜、山药、红枣、扁豆、鸭子等,适量多吃可温补身体,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

第二、平时还要多进行跑步、健走、游泳、打篮球等“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通过出汗的方式加速湿气排出体外,增加水分代谢。

第三、定期做除湿排寒理疗,给身体洗洗澡,如医管家微晶磁电共振仪。

04 食瘀

现代生活节奏过快,人们为了便捷,经常会摄入洋快餐、方便面等高油、高盐食物。

加之工作社交难免应酬,大鱼大肉、觥筹交错已成为现代人的常态,有句俗话说得好:“病是吃出来的”,吃得过多过腻,我们的肠胃无力运化掉这么多的食物,就容易造成食瘀。

(1)食瘀对人体的危害

1、过量饮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者急性胃肠炎,出现便秘、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

2、反复损伤肠胃会导致身体消瘦,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退;

3、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4、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瘫痪、老年痴呆等疾病,都与饮食无节制有密切关系。

(2)如何自查

①皮肤粗糙,脸泛油光或面有横肉;

②舌苔白且厚,伴有口臭、便秘、睡觉打鼾、屁多便臭等情况;

③经常心烦心悸;

④午后吃完饭就犯困;

⑤大便黏腻,胃腹部胀满。

以上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说明平时饮食无节制,需要规范饮食,调理肠胃。

(3)如何避免

第一、古人说“食饮有节”,五味清淡可养五脏。

因此建议每顿不要吃得过饱,日常饮食减少摄入高油脂食物,适量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谷类、豆类、水果、蔬菜及海藻等,能促进排便,预防便秘,山楂、红薯、香菜、芹菜、白萝卜也对食瘀有效。

第二、经常使用远红外线共振照天枢、上巨虚、大肠俞、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可以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益气壮阳。

第三、多按摩腹部也能缓解腹胀、腹痛、胸闷不畅及胃肠道功能紊乱:

先从腹中央开始,用手掌顺时针环转摩腹,并由内逐渐向外环转,做30~50次,再以逆时针方向由外向内环转30~50次,重复两三遍即可。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综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瘀毒,生病,体内,瘀血,水湿,饮食,食物,人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