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心血管疾病?
2019年ACC/AHA颁布《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中开篇便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为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有如此之大,那么我们更应学会去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指南中指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十大要点之首是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1948年,大型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中心明确了与ASCVD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中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葡萄糖耐量、纤维蛋白原与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吸烟(包括过滤嘴香烟)、缺乏运动、体重增加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升高。我们可以从控制危险因素角度来更有针对性的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下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01 改善生活方式---饮食篇
非药物的生活方式干预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①均衡营养:强调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类、瘦肉、动物或植物蛋白、鱼类的全面摄入;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300mg,尽量减少反式脂肪(一般见于油炸、煎烤食品及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咖啡伴侣、薯片及许多派类或酥皮点心等),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的摄入,例如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植物油);减少胆固醇和钠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合理的减少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甜味饮料的摄入。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成年人,建议进行咨询,指定饮食计划以助减轻体重。健康的营养不仅降低ASCVD的发病风险,也会有助于逆转或减轻肥胖症、高胆固醇、糖尿病和高血压。
02 改善生活方式---运动篇②增加运动:成年人应该每周进行至少150min的中等强度或每周75min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达不到这个标准,每周要适当参与一些中等或者高强度体力活动。要尽量减少久坐行为。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身体机能,也对控制血糖以及降低血压起一定程度的作用。③控制体重:肥胖(BMI=30㎏/㎡)或超重(BMI介于25~29㎏/㎡)发生ASCVD、心衰、房颤的风险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群。可以通过管理饮食、运动或咨询专业人士制订减肥维持计划等途径控制体重和腹围,建议以体重指数(BMI=㎏/㎡,正常范围(18.5-24.9㎏/㎡))监测体重变化。
④避免吸烟:所有的成年人都应在健康体检时进行烟草使用评估,并帮助及强烈建议吸烟人群戒烟。
03 控制血压对于血压在130/80mmHg以上的人群,改善血压可降低中风、冠心病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风险。首先对于所有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者,均要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肥,健康的饮食模式,增加体力活动,限酒等。
其次,对于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10%(可使用http://www.cvdrisk.com.cn评估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且平均收缩压>13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80mmHg的人群,推荐使用降压药物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需遵循医生建议制订具体降压方案。心血管疾病10年发生风险<10%,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推荐使用降压药物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10年ASCVD风险>10%,需要在BP>130/80 mmHg时使用降压药物,且血压治疗的目标是<130/80mmHg。
04 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受饮食模式、体育锻炼和体重的影响很大,建议定制专属的针对心脏健康的营养计划,必要时进行减肥,且每周进行至少150min的适度强度身体活动或75min高强度体力活动。无论伴或不伴有其他ASCVD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均需遵医嘱口服降糖药物。
05 控制血脂
对于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5.2)/甘油三酯(TG≥1.7)/低密度脂蛋白(LDL-C ≥3.4))患者,均需密切监测血脂,改变生活方式,必要时遵医嘱执行降脂方案,包含他汀类或其他降脂药物。心血管疾病中危患者(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介于10-20%之间)LDL-C的水平应该减少30%或以上,高危患者(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20%)LDL-C水平应该减少50%或以上。成人糖尿病患者,合并多个ASCVD危险因素,要降低LDL-C水平50%或以上。
总而言之,心血管的预防既需要改善生活方式,也需要遵医嘱及时、规律服用相关药物。与此同时,可配合中医治疗,如方药,针灸等,早期干预以进一步预防或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文章来源:徐浩大夫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